走产业之路 振黔茶雄风
发布时间 2011-07-18 浏览 4702 次
三是标准不统一。由于长期封闭式、小农经济式的各自为政的发展,贵州茶叶品种较多、茶形较多。以毛尖茶为例,都匀与遵义和贵阳的加工工艺又有区别。虽然这能不同程度地满足了少数买家的口感,却让众多消费者雾里看花,不知所措。

  做市场就是做特色,没有特色就难以占领市场,没有品牌也难以占有市场。近年来,湄潭翠芽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就是证明。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明确了将贵州打造成“中国高品质的原料基地和加工中心,绿色茶、有机茶的重要生产基地”这一战略定位,备受国内茶界的称道。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家陈宗懋对此非常赞赏。

  二

  贵州茶叶有得天独厚的生产环境和独具特色的品质,是国内唯一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兼具的原生态茶区,茶叶内含物质丰富,具有高香馥郁、鲜爽醇厚、经久耐泡的独特品质。无论从口感上还是品质上,都是全国绿茶中的精品。然而,时至今日,贵州茶叶仍处于产量少、知者少、品种多的“两少一多”的状态。为什么呢?关键是不上规模,特别是在打造品牌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自然就无法在市场上竞争。

  据了解,尽管我省茶叶年总产值在10亿元左右,可注册的茶叶品牌却多达150多种。一位产茶大县的县级干部比喻说,贵州茶叶“品牌装了一卡车,产量只有一箩筐”。这个比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贵州茶叶品牌杂乱现象。

  贵州茶历史上比较早的品牌是“湄潭翠芽”和“都匀毛尖”。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又陆续出现了凤冈“锌硒有机茶”、贵定“云雾茶”等品牌,而且县县都在开发自己的品牌茶,每个茶企都在竞相推出自己的产品:“毛尖”、“银针”、“翠片”、“翠芽”等,不一而足。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