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木蓝山茶城六顺茶庄经营六堡茶的六堡人石靖玉曾说过这么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他家住在六堡四柳,一直以来交通非常不便,而且当时的医疗条件非常落后,要看病什么常常需要走山路,翻山越岭到六堡镇上去。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女儿突发高烧,各种措施用尽,未见有效,不久,还昏迷了过去。眼看小孩危在旦夕,他们一边准备连夜走山路将小孩背出六堡镇,一边聊尽人事地按照老人所教,将一把陈年六堡茶嚼烂,喂到女儿的嘴中,并喂了一点水。让人意想不到,小孩子很快醒转了过来。后来,经过治疗终于完全康复。说起这回事,石靖玉还心有余悸说,好在当时家里还有点点老茶,这点老六堡茶,为治疗争取了时间,“救”了他女儿一命。也从此起,石靖玉便对老茶情有独钟,这么些年来,他走遍六堡镇各个村寨,收购和收藏了不少老茶。
据石靖玉介绍,据老人相传,从前茶农家中多穷困,而山区医疗水平低,茶就是药了,茶叶药用则以老茶为好,有越陈越好的说法。这应该也是六堡茶越陈越佳的另一种含义。
越陈越佳
时间来证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六堡茶,到底是不是越陈越佳,就我们喝到的不同年份的六堡茶而言,确实是呈现出这么一个趋势。这点在茶友中已是共识。
很多茶友恐怕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新出的一两年的六堡农家茶,像“绿茶”,苦而涩,虽然最后回甘回甜,但起码一开始让人难以接受。沤堆工艺的六堡茶也是,新茶一年两年,往往沤堆味道有点不是很乐于接受,但经过数年陈化,会变得很“陈”、“醇”,口感会变得很好。有四五年的茶已经“很好喝”了。
手边有不同年份的六堡茶,有今年的社前茶,去年的春茶和中茶、霜降茶,还有些是前几年的陈茶,也有十多年的陈茶,通过品饮,我们可以发现,从色香味等各种指标来看,起码三十年之内,时间越久,茶品口感多个指标明显呈现出越来越好的状况。手头上也有些超过三十年的老茶,但由于年份更难以甄别确定,或存在更多不确定因素,因此不作定论,但,总体来说,品感还是非常好的。与笔者一起品饮过这些老茶的茶友都有相同的看法。
由此,笔者坚信,六堡茶越陈越佳的说法,起码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段(如50年)内,都是经得起检验的。
由福建省福安农业专科学校编校、农业出版社1961年7月出版的中等农业学校试用教科书《茶叶制造学》的局部截图,其中有“……有的茶内有黄色菌类孢子着生,消费者有认为品质越陈越好”的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