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藏家 张奇明的普洱大客厅
发布时间 2011-07-24 浏览 7361 次
普洱茶里最顶级的是“车顺号”,总共只有4片。接下来“福源昌”,上次嘉德拍卖拍了一桶7片,成交在450万元,但最近“福源昌”单片茶的价格到了100多万元,因为它存世量也非常少,在可流通渠道可能也只有20片左右。接下来是“宋聘”,大约一两百片的存量。“你现在哪怕出六七十万元说明天要买10片‘宋聘’,那肯定没有。”张奇明解释道,“因为大部分都分散在藏家手里,人家不会卖给你。你出价高茶商可能给你一两片,但绝不会给你更多的了,这是一个店的招牌。这个就是普洱茶跟其他的收藏不一样的地方,它非常坚挺。而且你要买多,反而要加钱,因为商家把两年后的利润都交给你了。”

  2007年前后,内地曾经出现过一个炒作普洱茶的高峰,但由于老茶数量稀少,所以当时炒作的大多是新茶。张奇明回忆,炒得最高的时候,连普洱茶的包装纸也被炒到了十来块钱一公斤,当时香港有几个仓库都在卖包装纸。而新出的茶出厂价30元钱,四五个月后就到200元钱,没多长时间就崩盘了。最后人们明白了,普洱茶跟股票、地产不一样,茶是必须要用来喝的,这种每年有10万吨左右产量的新茶,五六个月的时间到200元钱是没有任何理由的。但老茶收藏是一步步走高,非常理性。

  随着张奇明的收藏逐渐深入,茶友也遍及五湖四海,他们到了上海总觉得不过瘾,找不到一个适合喝茶的环境。张奇明说:“毕竟这些茶本身就不便宜,冲泡时对水、器皿都有很高的要求。硬件相对容易达到,可找一个好环境却没那么容易。你说在一个简陋的房子里,坐在长条凳子上,灯光昏暗,没有好的音乐,是很影响喝茶的心情。我也发现以前传统的茶馆已经跟不上我们这些喝茶人的需要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找到了这座老式建筑,做了以普洱茶为主的这样一个主题会所。我想象就是跟客厅一样,不光是喝茶的茶馆,更是有一种精神价值在里面。”

  做大可堂之初,张奇明并没想着有多少盈利,只是纯粹的个人爱好。没想到正是这个“纯粹”,让他的大可堂真的成为朋友们的大客厅,来的人也越来越多。他说:“后来我突然感觉这也不错,又是自己爱好的事情,又能成为一个产业。实际上从第一年开始就没有亏损过,到现在情况一年比一年好。”张奇明现在碰到一些价格适中、状态良好的老茶,仍然在收购。在他看来,开这种茶馆要有历史,这个历史是需要靠收藏的这些好茶来体现。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