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紫砂艺术大师徐达明
发布时间 2011-07-24 浏览 8645 次
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走上紫砂创作道路的徐达明,虽比同辈晚一步,但他有后发优势。第一,他从小生长在紫砂艺术世家,从父亲与叔叔的从艺中,耳濡目染了紫砂制作技艺,对于紫砂制作的工艺流程与程式,他了然于心。第二, 十年的知青下乡插队,从事木工活,虽说辛苦、艰难,但却锻炼了他勇于吃苦、不怕做难事的毅力与精神。其实,与广大农民与民间木工生活的十年中,他开阔了眼界,对于人生与生活有了一份独特的体味。还有十年与红木工艺打交道,他熟悉了一般人无法了解的红木特性与气韵,理解了明式家具的美学原理与法则。

  今天我们面对徐达明这三十年创作的作品,看到在艺术的细部上,它明显地留有徐门的遗风,壶的身段、壶嘴与把的制作,线条圆润与彼此过渡,都是那样的仔细,恰如其分,可说是老练与成熟,多一分太多,少一分则太少。但是,仔细观察他作品的造型,则有清邵大亨、民初俞国良作品的风韵,大气,浑厚,朴实,精神。顾景舟大师曾这样说过,清代邵大亨的作品,“刷一代纤巧靡繁之风”。我们觉得,徐达明亦在扫当代紫砂纤巧靡繁之风。难怪,当初徐达明随父进紫砂厂学艺时,父亲还担心他失去了从艺的黄金时间,但徐达明制作第一把壶,就让父亲看出其潜质。上海著名书画家唐云也在徐达明初期作品中看到了他的特色,称赞有加。

  徐达明的艺术成就已经得到社会的公认,他的作品受到了美国、日本、丹麦、韩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收藏家的青睐。他的艺术能有如此成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艺术接通了中国传统文化。徐达明是位古陶瓷收藏家,在他的藏品中,各式汉、晋、唐、宋陶瓷器,琳琅满目,他还拥有一百多件明清以来的宜兴窑均陶器。汉唐之物,明清之器,虽一般人看来并不显眼和灿烂,而真正看出其门道者,会感叹这些物件的大气、优秀,例如汉朝的灰陶鼎,其型是仿春秋战国时的青铜器,弧线的挺刮,直立耳朵的匀称,可说出类拔萃。徐达明爱好古陶瓷收藏,古代无名工匠留下的宝贵遗产,日日滋润着他的心田,感染熏陶并传授给他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汉唐与明清艺术神韵,前辈的艺术风貌与精神,大大丰富了他的艺术创作。就这样,徐达明的紫砂艺术更具有了自己的面貌。

  继承传统就得创新

  数年前,徐达明创作了一把“康宁壶”,此壶器型与传统的“匏尊壶”有点类似,但其缩腰鲜明,壶嘴开得很低,手握圆润,挺拔的壶嘴与突然变线的缩腰形成了互相呼应的对称。此壶的造型在传统明清各家壶式中寻不到踪迹,但是,海内外收藏家与欣赏者见到此壶后,共同认为此壶是传统范式,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徐达明父亲看了创作出来的壶后说,这是成功的制壶创新,因为创新不是使制壶变怪,变得脱离传统样式,在传统的基础上出神入化,才是制壶艺术的创新之道。

  宜兴紫砂壶制作的创新与继承传统,这是一个事物的两面。梅兰芳在京剧创新时提出一句话,“移型不动步”,制壶的创新亦如此。

  徐达明的制壶创新有自己的特征:他做过十年红木工,了解红木的肌理,并知道如何表现它。他用红木、象牙等材质与紫砂结合出现了崭新的效果,又以古陶瓷所显出的雄浑、大气、古朴,借鉴在木与石结合的紫砂壶中,带有了远古传统文化的雄气与江南细工的融合。徐达明的艺术创新成功了,他创作的“陶木情”、“陶木缘”系列受到全国工艺美术界的好评。他创新理念,拓展了宜兴当代紫砂艺术的想象空间,但是,他的创新没有违背紫砂壶的规则与实用功能,这是对传统的借鉴,移型而不违背紫砂器应有的审美特点。在连续五届全国陶瓷艺术和设计创作评比中,徐达明的作品获得金奖、二等奖等,由此吸引了热爱他壶艺的海内外收藏者纷至沓来。

  被社会与收藏家认可的徐达明,他的思想是清醒的。用他的话说,他经常过一段时间,就要借鉴父亲的经典作品“石瓢壶”、“掇只壶”、“虚扁壶”,自己再做一遍。这几个品种是宜兴紫砂艺术中公认的传统标准器,有人经过测标,这些壶在均衡、协调、节奏、韵律、呼应、对称、平衡等美学原则上,都达到了极致。父亲徐汉棠制作的这几把壶在前人的基础上,还多了一份属于他自己的敦朴与雅致。将这些在紫砂艺术界共同认为无法超越、难以企及的传统作品,作为自己一次次学习临摹的范本,徐达明这份努力,既是为了寻求自己实践中对传统经典的理解,也是对自己艺术功力的检验。

  近年来,徐达明创作的“楚珍壶”、“唐羽壶”、“汉韵红木提梁壶”、“宋韵壶”、“红木龙蛋提梁壶”等,传统器型中的石瓢、掇只、虚扁、扁仿古、曼生式造型、四脚鼎壶,受到了紫砂艺术界的广泛好评。

  行五十方知路途遥远

  徐达明的作品在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作中屡屡得奖。他的作品已被世界著名博物馆收藏,今天已经拥有了许多收藏粉丝。这份成就与他几十年来不断努力并坚毅追求艺术有关。他是徐门第四代传人,父亲与叔叔的严谨务实,不图虚名,一辈子在紫砂艺术殿堂中不断攀登,深深影响着他从艺做人的品德。

  徐达明以勤补拙,几十年来,他声名鹊起,成了名人,成了艺术收藏圈关注的对象,但他依旧保持着一份平实朴素的心态,他依旧像当年插队当知青做木工一样,孜孜不倦地思考着自己的创作,日日不息与手中紫砂泥打交道,学习前辈艺人的勤奋真诚的精神。他知道求艺之路是辛苦的,艺术上攀登高峰,要的是安于平常的心态。

  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他眼光放得很远,很远。要继续徐门紫砂艺术,让它由自己一代人来增光添彩,要让宜兴紫砂艺术成为中国一门独特的传统技艺呈现于世界。徐达明与妻子、女儿和女婿正在筹办艺术工作室,让更多热爱紫砂艺术的青年来此学习,让徐门紫砂艺术更广泛留传于世。

  无论过去,今天,还是将来,徐达明与他的妻子王秀芳、女儿徐曲、女婿鲍骧,将会永远牢记徐汉棠大师的一句名言:“学好艺,做好人”,这是徐门的底线,它将让徐门一代又一代紫砂艺人终身受用。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