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织的艺术 纯粹的达明—徐达明其人其壶
发布时间 2011-07-25 浏览 7562 次
收藏了他的双竹提梁壶和唐羽壶,国内最高艺术殿堂的中国美术馆及北京紫光阁也藏有他的紫砂艺术作品。

  红木 紫砂

  下乡的岁月里,对红木制作工艺的学习早已经是深入骨髓,于是徐达明将红木艺术与紫砂艺术的巧妙结合,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红木材质坚而硬,木质细而密,经加工工艺处理后,其表面平整如镜,色泽深老沉着,抚之细滑清凉,具有深沉含蓄、华贵隽永之美。这种美与朴雅的紫砂作搭配,更使得作品沉着而含蓄。红木又有经久耐用的性能,用它镶嵌壶钮、壶把,既古朴浑厚,又不失其实用功能,使镶嵌工艺与实用功能达到了和谐统一。

  这一类的代表作品有:段泥、紫泥、红泥、紫檀木镶嵌的“陶木情组壶”;段泥调砂、红木镶嵌的“材美壶”;清水泥、紫泥、紫檀木镶嵌的“唐羽系列壶”;紫粗泥、红木镶嵌的“龙蛋提梁壶”;紫黑泥、紫檀木镶嵌的“宋韵壶”;段泥、红木镶嵌的“铜材美壶”;清水泥、红木镶嵌的“舟行壶”……

  其中,“陶木情组壶”共有两组。一组以方圆形、球形、椭圆形作为壶的主体,壶把分别为提梁式、横把式和按手式三种,烧制后呈黄、紫、红三色,用以增强视觉效果,紫檀木的搭配,使得造型落落大方,简约明快;另一组也是三把,其中两把壶体为圆形,第三把为椭圆形,在造型上运用虚实空间对比来强化视觉张力,线型疏朗有序,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给人清新明朗之感,这些系列化彰显品味的作品均吸收了唐、宋、元、明等朝代遗留下来的文化元素,汉韵的雄浑、朴古,楚风的大度、雄霸,唐韵的明快、华丽,宋韵的致雅、雍荣都兼有徐达明紫砂艺术的特色,这些完美的结合充溢个性与文人气息

  “古往今来”也是紫砂与红木结合的典范,但却跳出壶的框架,而是已陶艺的形式展现。作品形态是两个抽象的人体,像是一对携手并进的恩爱夫妻,中间穿插的具有劲进精神的流线形红木,象征着志同道合;“相聚”是另一件异曲同工的作品,红木穿插搭配的弯曲线条,仿佛是两双相互拥抱的手臂,寓意相聚。这两件作品在徐达明眼中已不仅仅是个单纯的作品,其中蕴含着与他相濡以沫近三十年,给予他无数支持与鼓励的妻子的无限深情。

  可以这样说红木与紫砂的结合,已经成为了徐达明的一个标志,他的红木与陶结合的作品不仅仅是单一式的镶钳,而是具有一定文化与设计理念的组合,丰富了紫砂陶的创作空间,值得一提的是连续四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作评比上这些巧妙结合的作品都获得了大奖。

  传统 创新

  徐达明进行紫砂艺术创作已近三十年,他曾无数次地问自己,怎样才是一把好的紫砂壶?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经得起时间推敲的才能算得上是好壶。那些经过岁月洗礼却光彩依旧的壶,对每一个做壶之人都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徐达明也曾无数次驻足那些经典老壶,怀着顶礼膜拜的心情加以研究再现。

  “虚扁壶”是徐达明参照上海博物馆藏时大彬款虚扁壶尺寸制作,是光货器中造型难度最高者之一,也最能体现宜兴紫砂传统功夫。一把体现徐门壶艺底蕴的“石瓢壶”在徐达明手中表现的格外浑朴而富有气度,悠悠陶韵一寸功,作者初入陶界做的第一把壶就是父亲的这把代表作品,或许他也将用大半辈子去诠释这把“石瓢”的真正文化魅力所在吧!“八瓣菱花壶”上可以明显地看到徐达明的金纹器创作功力,金纹凹凸有致,过度自然,纹饰由钮至底贯通一气,简洁明快而又富有节奏感。“石瓢”、“掇球”、“仿古”、“龙凤印包壶”、“三足鬲鼎壶”等等,都能体现徐达明对紫砂历史的关怀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由红木工艺与紫砂艺术的完美结合已经可以看出徐达明非同寻常的创新能力了,然而这只是一面,他还有更多让人耳目一新的创新作品。“双竹提梁壶”由张守智教授设计,徐达明及夫人王秀芳合作完成。它由双筷筒演变而来,提梁空间与壶体形成虚实对比,增强了艺术陈设效果,九六年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幽思壶”,其型来自上海画家陈佩秋的一幅画稿,徐达明一见倾心,立即动手创作,完工后,此壶古意盎然的感觉立现。除此之外,“憩亭壶”、“双色树樱壶”、“祈祷提梁壶”、“花生杯”、“蟠龙香薰”等都是设计大胆,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

  或传统,或现代,或将二者水*****融,对于徐达明来说是驾轻就熟之事,凭借着几十年的经验,创作,对于他来说其实就是在享受。

  后记

  徐达明从一名从艺者走到省工艺美术大师的位置,整日与泥陶为伴,此生无悔。作为汉棠大师的儿子,作为徐氏紫砂的第四代传人,徐达明无愧于此身份,他几十年执着追求无止境的技艺,学父扎实的传统工艺,乐此不疲。眼看着徐氏的第五代已经长大成人,女儿徐曲、女婿鲍骧也已在业界崭露头角,他还有一项重任,就是和父辈一起共同将下一代引入最高的艺术殿堂,这样才能真正无愧于先辈,无愧于自己从事了一辈子的艺术事业。

  偶尔闲暇,徐达明还是喜欢到东坡书院附近走一走,看一看蜀山老街,摸一摸老街那几经风雨的墙壁,拜访一下这老街中的老艺人,还有那座通往东坡书院小学的老石桥。老石桥已经斑驳,而曾经从它上面经过的那些孩子们的未来之路却已经展开……

  无数次的重走,相同的感受,不一样的启示,这里,似乎才是紫砂的根,是徐达明心灵得以休憩的安静之所……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