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黄茶是个好茶类 市场
下一主题:黄茶的简介
霍山黄大茶生产历史悠久,许次纾的《茶疏》云:“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之大蜀山也。茶生最多,名品也振于南,山陕山县之大蜀山也。茶生最多,名品也振于南,山陕人皆用之。南方谓其能消垢腻,去积滞,亦甚宝爱。顾彼山中不善制造,就于食铛大薪炒焙,未及出釜,业已焦枯,讵堪用哉。兼以竹造巨笥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辄就萎黄,仅供下食,奚堪品斗。”
这段记载与现时黄大茶的制法,大致相同。焦味和闷黄,正是黄大茶的特征。《茶疏》是许 次纾1597年的著作,距今已有四百余年,黄大茶创制的年代当然更早。
黄大茶制法分生锅(杀青)、二青锅(初揉)、熟锅(做细)、初烘、堆积、拉小火、拉老火等工 序。其制法有两个特点:
一、用大竹帚滚炒甩条,不但茶叶受热均匀,炒青程序一致,能提高品质,而且帚炒成条; 炒制的技术关键要炒散,不能炒成团。不要一时条条炒入帚内,一时条条炒出帚外。黄大茶 不须揉稔,茶汁不流失,不起氧化作用,能保持固有的香味。生锅用硬竹帚炒,速度要快,用力要匀,翻炒时不要松把。二青锅用软竹帚炒,转圈要大,要起初揉作用,茶农所谓二锅 带把劲,不可炒得满天飞。茶坯成团要松把,解散团块。熟锅炒至茶坯干湿均匀出锅。
二、炒后初烘,高温快烘,翻烘动作轻快均匀,烘到七、八成干,闷堆在高深而口小的篾篮内,到一定时间,叶色变黄后,高温烘焙至十足干燥而略带焦糖香味为止。长梗大叶,糖分多些,是产生焦糖香味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