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官员韩锦云后裔亮出两个祖传瓷茶碗
发布时间 2011-06-13 浏览 10184 次
他婉言拒绝。拒绝的理由是,该对茶碗是他祖上流传下来的,再高的价格他也不会卖的。由于只是从祖母那里断断续续获悉关于这对清瓷碗的由来,至于之前的真正主人是谁?是不是韩锦云所传?吴先生表示,至今还无从知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该对瓷茶碗是作为陪嫁品,从他祖母韩氏家族带来的。吴先生声称自己也不太懂历史,而且韩氏家族的有关史料中也找不到关于茶碗的半点记载,如今他想首次公开该茶碗的来历,希望记者能帮忙请人鉴定一下,看是否具有收藏和历史研究价值。

茶碗底部印有“光绪年制”

收藏爱好者:瓷茶具应该是光绪年间早期的烧制品,从质地看,属于民窑制造

记者仔细查看了该对瓷茶碗,发现该对茶碗底部印有“光绪年制”字样。那么,该对茶碗究竟是不是韩锦云所传呢?记者在随后的年代推算中得出了答案。

记者翻阅了《文昌县志》,在该县志的第893页上记载,韩锦云生于公元1806年,终于公元1874年,也就是在清嘉庆年间至清同治年间。而该县志记载韩锦云去世的第二年,也正好是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由此表明,该瓷器由韩锦云所传的说法,基本可以排除。但是不是韩锦云之子所传,目前还有待确定。

与记者一同前往的古董收藏爱好者李先生仔细看了该对瓷茶碗,认为这对瓷茶碗应该是光绪年间早期的烧制品。李先生表示,他之前也见过类似的茶具,从质地看,吴先生持有的这对清瓷茶碗应该不属于官窑烧制品,而属于民窑制造。“对研究韩氏家族的发展史及清朝民间陶瓷烧制工艺来说,有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而对于作为韩锦云的后裔吴先生来说,意义就更加非同一般了。”李先生表示,具体情况还有待权威部门鉴定。

 “我要将这两个茶碗世代传承”

 韩锦云的后裔大多数居住在国外,国内的后人除了居住在亚园村外,其他的散居在海南其他一些地方听到收藏爱好者李先生的评析后,吴先生并没有表现出半点遗憾,他对记者说:“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将其作为传家宝,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但是,由两个粗瓷茶碗,可以见证韩氏家世清廉。韩锦云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韩祝山,小儿子韩海山。韩锦云出身贫寒,上无片瓦“蔽风雨,剪茅代瓦,培树为篱”,但年幼好学,29岁中举,35岁登进士,才华横溢,官级清二品,身兼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但其云南寿终时,运回文昌的灵柩遗物仅有书画诗词、文献,以及皇帝的圣旨,宫廷大臣所赠的寿幛、字裱等。唯一传说最名贵的是皇帝所赐的一个“美人杯”,据说该杯子一共两个,系外蕃贡品,传说倒茶水后,可见杯中美人身影。因为此,全国各地收藏爱好者蜂拥到文昌寻找,但至今不知其去向。

 韩锦云在位时,只给在老家的两个儿子盖了两幢十分普通的瓦房,但在“文革”时期毁于一旦,如今只剩下了一些残墙瓦砾。3月27日下午,记者在锦山镇亚园村村西头的灌木丛中,找到了已经杂草丛生的韩锦云墓,石碑遭破坏散落在坟墓的周围。而其后人对韩锦云的身世及爱国的丰功伟绩,知之甚少。

 如今,韩氏家族后裔大多在国外生活,国内的后人除了居住在亚园村外,其他散居在海南各地。

欢迎进入茶网-紫砂壶频道紫砂壶图片 | 十大名茶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