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寻找被稀释的品牌资源
下一主题:文化潮涌的经营路径
当然,相比偷梁换柱,以下这种做法还显得“道德”一些:“3月19日,我在龙坞区域跑了一天,家家户户搜集了个遍,所有鲜茶叶才9斤6两。”杭州龙都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葛颂德经营老茶树上产的“土茶”多年,但现在,他越来越感到生意难做。然而,“明前西湖龙井上市”的广告却铺天盖地地呈现在人们的视线中。“那些西湖龙井茶是龙井43,它与具有1200多年采制历史的老茶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早’,比老茶树采摘要早15天至30天,而且产量高。”这大概是圈里尽人皆知的秘密。在2002年龙井43号得到国家认可后,龙坞相继挖掉了870亩老茶树,种上了这一在经济价值上更具优势的品种。从这个角度来看,龙井43号向老茶树发起的进攻,更像为被经济利益灼热的市场吹响了号角。
然而,面对这一切——从“做茶”到“炒茶”的万里之遥,谁会在乎呢?天价龙井的炒家?当然不!他们看重的从始至终都只是经济利益。当地政府?也不!他们乐见的从头到尾都只是GDP的增长。只有真正爱茶的人才会在乎,比如依然坚守在茶乡的茶农,比如依然执著于茶香的雅士。从一杯好茶中,有人看到了利益,也有人品出了文化与情怀。
天价龙井背后的门道
如今,当听到“极品龙井”这个名词时,大多数人最先反映到脑海中的,恐怕只是茶桶前那一排惊人的价格标签,龙井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极品龙井茶本身的口感,也正在随着那些飘渺虚幻的价格而远离人们的关注范围。当历史悠久、量少稀缺、品质卓越、上市时间极短这一系列极品龙井茶的特征都成为营销手段之时,人们越来越熟悉的也就只剩下极品龙井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