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缘何倒在奥运门槛外?绝非"大意失荆州"
发布时间 2011-07-29 浏览 5481 次
食习惯与生活举止平民化”的创想;“从锡兰进口第一批红茶,装满50辆马车,请乐队和吹鼓手招摇过市,闹得妇孺皆知”的宣传手段与气派;“每年从销售额中拿出0.7%的资金研究消费者需求”的严谨态度;“根据不同地方的水质与品饮习惯调整配方、开发新品种”的种种创新举措……均为其成为“世界第一茶品牌”奠定了基础。

  世界“品牌茶”的成功无疑为我国“名茶”走向世界指明了方向,但若不从根本上解决茶农与茶商中普遍存在的“小富即安”、“宁为鸡头,不为牛后”、“死守一亩三分地,自己做厂长,不愿搞股份制、联合制,走规模化经营道路”的思想痼疾,不打破“手工采摘、加工”、“农药残留物”等技术与环保瓶颈,中国“名牌茶”之路仍然只能是空中楼阁。

  而不从大众层面上“普及茶文化”、“引导全民喝茶健身”习惯、令更多有识之士投身茶文化事业,那么中国“名牌茶”的成功更将遭遇“内虚外空”、“后继无人”的尴尬。

  因此,“西湖龙井”乃至整个中国茶叶今日之无奈处境,绝非是一个层面的“大意失荆州”,更非是“一日之寒”后的“冰冻三尺”,我们必须全方位的反思与应对:对于市场经济的残酷,我们更应该正视其公正性;对于“不懂经营”,我们就要借鉴与学习;对于“因‘小富即安’与鸡头思想而不敢发展”,我们就该想想“可口可乐”41%:59%的实物与品牌价值比,然后团结并进取;而对于“不愿经营”,那么我们只有思考一下:缺失了文化底蕴的豪宅、香车,大制作是否还有意义?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