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白茶种类—新工艺白茶
下一主题:白茶主要品种白牡丹、
2、政和大白茶
原产于政和县铁山高仓头山。据传说,在清光绪5年(1880年)由铁山人魏年老将此茶树移回家中种植,后因墙倒,无意压条数十株,逐渐繁殖推广。 树高1.5—2米,幅宽1—1.5米,树势直立,为小乔木型。分枝少,节间长。嫩枝红褐色,老枝灰白色。叶椭圆形,先端渐尖并突尖,基部稍钝,叶缘略向背。通常大14×6厘米,长宽比平均为2.3。叶面浓绿或黄绿、具光泽。叶脉明显,7—11对。锯齿粗而深、29—68对。叶厚、较脆。一芽二叶长6.4厘米,百芽重50—76克。花型较大,雄蕊低于雌蕊,盛花期11月中旬,花量多。一般开花不结果,或仅结少数单粒茶果,播后亦不易出土,故用无性繁殖。 发芽期迟,一般在4月上旬,停止生长较早,一般在10月上旬,生长期较短,全年约6个月左右。生长势旺盛,抗逆性强,忍受寒冻,虽在零下3—4℃亦少受冻害。产量比当地菜茶高,同时,产量较集中于秋茶。 政和大白茶由于含茶素、单宁成份高,所以制茶品质优越。制白茶以芽肥壮、味鲜、香清、汤厚最为特色。据福州商品检验局分析:政和大白茶水浸出物高达42.18%,小茶(菜茶)只有39.54%,茶素达4.32%,小茶只有3.96%,单宁达16.44%,小茶只有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