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这是中国茶叶在世界上地位的真实写照。2006年全国茶园面积为2175万亩,比上年2028万亩增长7.2%。全国茶叶总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大关。全年茶叶平均单价为24.8元/公斤,全国茶叶农业总产值为248亿元,比去年219.2亿元增加13.1%。我国是茶叶大国,但还不是茶叶强国。
中国茶叶之所以难以摆脱“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怪圈,其根本在于缺乏“品牌”。我国虽然名茶林立,但这些辉煌却并没有造就一个真正属于中国的世界级茶叶品牌。而要让中国“名茶”真正变为世界“品牌茶”,更远不只是加一个“牌子”而已。
谭小芳老师在与十余家茶庄、茶叶品牌、茶叶连锁机构培训、咨询之后,对茶业的经营、管理、营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经营观,把铁观音事业的经营跨度总结成三个阶段,三重境界。企业主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才能像蚕蛹一样由虫化蝶,实现自我升级与蜕变。
茶企经营的第一个阶段是产品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经营刚刚开始,除了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之外,茶企几乎不能够给客户任何其它方式的回馈,无论是品牌增值还是人文价值观念,这一切茶企都无法企及。因此,在这个特定的阶段产品好不好决定了茶企的经营成败,这也是茶企唯一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阶段,茶企的老板必须无条件成为一个技术专家,必须亲力亲为的挑选、拼配、研发出一款又一款的好产品来满足客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当好了技术专家,企业的产品才会有保障,企业的经营才能得到持续发展。
在第二阶段,企业家要从一个技术专家转型为一个管理专家,很用心的学习每一个管理方法,大力推行制度化、标准化——导入科学的管理软件,完善门店的品牌形象,狠抓门店管理和培训。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企业的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塑造一个兼具良好产品体验和消费内涵的品牌,令自家茶企成为行业的领袖品牌,间接影响、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家呢,则要从一个管理专家转换成一个品牌专家。管理专家主要的重心在于内部流程和资源整合,而品牌专家则更多的体现为企业外部资源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