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繁华商镇安化唐家观现已彻底没落
发布时间 2011-08-05 浏览 10254 次
51315115Y45r.jpg">

2009年2月9日,元宵节。唐家观兴隆横街。3岁的吉雨嫣手持金属话筒,把属于她的流行歌曲《小燕子》,演绎得若有所思。地处梅山地区的唐家观,“竹、桐、炭、木、茶”是这里的特产。小雨嫣的祖上,吉家,还有廖家是这里最大的商贾。

烛火熄灭,

唐家观重新淹没在湿润的夜里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刘建勇 图/本报记者马金辉(来源:华声在线)

湖湘地理的元宵节,是在安化唐家观过的。唐家观的元宵有点蜡的习俗。这一天的上午11时还差几分钟,6岁的李晗洁就在家门口的石板上点燃了一根白蜡。这是一根孤独的白蜡,在1000多米长的唐家观老街上显得异常的单薄和微弱。没燃多久,李晗洁就把它吹灭了。

后来,到晚上6点20左右,李晗洁再次点蜡时,她的左右邻居们也陆陆续续地出来点蜡了。等她点完廊前20多根蜡,唐家观老街的烛火已经密密麻麻地从街头蜿蜒到了街尾。与此相伴的,是此起彼伏的爆竹和烟花,白天安静的唐家观在喧嚣声中,有另一种美好——湖湘地理离开的时候是晚上7点,当我们的车过了还未完全竣工的株溪电站大坝,回过头再看,唐家观和周边也烛影摇晃的株溪村等村落,感觉恍若天上的街市。

这条上世纪70年代还“每天有五六百根扁担”的老街,现在连本地人都不多了

作为商镇,唐家观是彻底没落了。

元宵节的下午3点,“兴隆街”26岁的吉武递给记者一张名片。名片上的吉武是中国电信深圳分公司号码百事通信息中心的客户经理。吉武说他再过几天就去深圳。和吉武聊天的时候,他的哥哥吉文也拢了过来。吉文在北京一家公司上班,吉文没有名片,说:我在维通利机电上班,你到网上去查咯,有我们公司的介绍。

吉文吉武两兄弟住在兴隆街一栋有点歪斜了的老木屋里,问这栋老屋有多少年了,两兄弟说“我奶奶都不知道这栋屋有多少年了”。

吉家兄弟的奶奶罗云娥88岁了,双目失明多年。在老人的记忆里,兴隆街以前是条很繁华的街,“从兴隆坡到资江边,一直是铺子”。一直是铺子的兴隆街因为“民国20年一场大火”毁损大半,大火过后,兴隆街元气大伤,再也没兴隆过。只剩下名字的这条街现在看起来很名不符实,除了吉家兄弟,街上另外一栋房子是吉家兄弟的堂伯家的。那是一栋砖房,上世纪80年代中期建的,就在吉家兄弟的老屋斜对面。

吉家兄弟老屋往南50米左右,兴隆街接着的,就是1000余米长的唐家观老街。这条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还“每天有五六百根扁担”的老街,现在连本地人都不多了。一条街下来,有近三分之一的木屋空了。

一块道光皇帝十七年的茶务章程碑,被王德武们死死留住

64岁的本地人王德武和从天津嫁过来的70岁的曹凤姿都在唐家观居委会身兼数职。王德武是书记、居委会主任,曹凤姿是妇女主任和会计。曹凤姿有些无奈,用普通话说:没办法啊,年轻的都不愿意干。安化是计划生育“亮过黄牌”的县。元宵前夕、2月8日晚上11点多,东坪镇的计生干部组织人到唐家观抓一怀孕近8个月的孕妇去县城引产,70岁的曹凤姿也只好“全程奉陪”。

“要是唐家观现在的经济有以前那么好,我们的位子有人抢。”王书记说。吃了午饭,王书记为证明唐家观“以前”的经济有多好,带湖湘地理到了他们的“展览馆”。这个2004年建的简陋的展览馆里,放着15块曾一度被搬去做路石板的石碑。

“这块是道光皇帝十七年的茶务章程碑,皇帝钦批的,上面有个钦字。”王书记指着一块碑说。这块碑是王22年前整修老街石板路面时发现的。那天,当他打开老街中间下水道的一块石板准备清理淤泥时,手中的锄头突然碰到了一块石板,石板上一行密密麻麻的字出现在他的眼前。把淤泥洗掉后发现,原来这块石板竟然是这条老街上失踪了将近六十年的茶务章程碑!王解释为什么这块碑会在石板路上发现:“以前这条路也通车,把石板路压坏了,就有人把这些碑抬过来垫上。”后来,王德武们陆续发现,这样铺在石板路上的石碑有15块之多,“还有咸丰年间的,民国的。”

2004年,安化文物局要“调走”茶务章程碑,王德武们不肯,讲安化文物局“挑水找错了码头”。2006年,又有“一个广东来的老板出20万买茶务碑”,王德武们没卖。

当年“拣茶”的女工白衣白裤,晚上收工后在河边扇扇子,唱歌

比王德武年长15岁的陈子山见证过唐家观的繁华。2月10日,大部分时间住在安化县城东坪的陈子山喊起了他年少时候听过的船歌:哎——嗨——哟,嗨哟,哎——哎嗬,嗨——嗬,哎哎,嗨嗬!

“这是邵阳毛板船的号子。”陈子山说,毛板船是指一种直接用原木捆绑做成的简易木排,一般是运煤的,“煤运到汉口,卖完了,就把木板船拆了,卖木材。”木板船一来就是“一伴”,“一伴有一二十只”。煤和木材都卖完的邵阳人再搭别人的货船沿江而上。

毛板船外,还有“钝驳子船”。“钝驳子船”是一种“底板宽,两头尖”的船,一般是从溆浦和武冈顺流而下的,搭载的货物“一般是姜”。

更多的一种船,是本地的茶船和炭船。“上半年是茶,下半年是木炭”,“唐家观出去的茶一般是销到内蒙新疆,以前喊以茶治边,他们游牧民族吃了牛羊肉后要喝茶排油,他们喝的大多数是我们的黑茶。炭主要是卖到长沙,以前长沙冬天烧的炭大多数是我们安化的”。

陈子山用唐家观的一句老话来形容当年的繁华,“千人拱手,万盏明灯”。资江上下的商人都要在唐家观“歇一下”。有搭载了盐、米、油、布匹等生活物质的,上得岸来,到相当于现在经纪行的牙行里报个到,如果牙行有登记唐家观的店铺需要盐、米、油、布匹多少,到船上如数卸下来,牙行再分拨给各家商号。牙行收取一定比率的中介费。有空船到来,也向牙行打听有无货物需要搭他们的船。唐家观成了一个重要的中转站。“唐家观本地不产茶,周边乡里的生茶采了,到唐家观汇总,茶叶加工厂在河对岸的鸦鹊坪。”说起茶,陈子山想起了当年“拣茶”的女工,“她们白衣白裤,穿得漂漂亮亮,晚上收工后,在河边扇扇子,唱歌。”末了,陈子山又提到了以前唐家观的酒:“唐家观的酒也很有名,酒糟倒到江边上,一堆堆山一样,江风一吹,老远就闻得到酒香。”

失落的商镇(九)之唐家观

特别合作:湖南省文物局

唐家观,地处资江中游北岸,安化县城东13公里处,地形似五马奔槽。

因处于槎、株、渭三溪流入资江的汇合处,成为物资集散地。清乾嘉咸年间,江浙赣甘陕晋

鄂粤的茶商木商药材商在此设堆栈,上下大宗商品,六七个码头无有停歇之时。近邑新化邵阳的手工艺者也纷纷迁入,入行营生。

安化丰富的棕、桐、竹、木、茶,以及木炭、药材等农副特产,由资江运往长江南北。外埠的大米、布匹、食盐和其它日用品,也由资江运进来,在沿岸各处上岸,再销往近邑

2002年,有人组织了个“振兴唐家观促进会”

陈子山的回忆里,1958年前的资江到冬天会有一段时间的冰期,而且冰还很厚,陈子山“在江上滑过冰”。1958年,唐家观西北40公里左右处的柘溪建水电站。“1958年以后,资江就没结冰了,水浅了,暖了”。

1958年是王德武和陈子山都认为的唐家观开始走向没落的第三年。

王德武和陈子山不约而同地认为唐家观走到今天,是因为有以下“三大变更”:1956年公私合营;1968、1969年把唐家观的“知识分子”下放到周边乡镇;1974年到77年,部分原本设在唐家观的机构,如卫生院、木材公司、粮食局的撤离。

王德武和陈子山认为的“知识分子”大多是当年生意人的后人。“他们家里有钱,读了书,

有文化,他们下放以前,我们搞文艺,热热闹闹的,他们走了后,我们的文艺就搞不起来了。前两年,我想组织一个乐队,婚丧娶嫁不要请外面的乐队,结果找不到人。”王德武说。王德武认为这是让唐家观走向没落的“釜底抽薪”之举。

而木材公司等单位的撤离,除了让唐家观几乎无商可谈之外,还导致了唐家观古建筑的破坏。木材公司所在的原万寿宫,在木材公司撤离后,拆掉了。卫生院撤离后,其入驻的邵阳会馆也被拆掉,粮食局的撤离则导致了廖氏宗祠的拆毁。

陈子山会画画,唐家观背靠的山上的半山亭有陈子山画的“唐家观全景图”。陈子山不忍唐家观继续没落下去,2002年,他牵头组织了一个“振兴唐家观促进会”,促进会成员大多是从唐家观出去的“人才”,其中有正厅级干部,有博导,有艺术家,作家,等等。2004年,陈子山干脆把唐家观全部人才的头像和简介做成展示板,贴在这些人才出生或曾经居住过的木屋外墙。

2月9日,记者在唐家观7组的10号和11号之间穿过时,11号门前蹲着吸烟的一个老人说:“这叫门当户对。”老人指的是10号人家出来的美籍地球物理学专家曾湘山,11号的中科院博导王兆其。

陈子山把健在的唐家观的人才中的一部分“组织”到了“振兴唐家观促进会”,另一部分对促进会的兴趣不大,没有加入。促进会想把唐家观的旅游做大,恢复了半山亭和后山的回龙寺。一度,回龙寺的香火旺盛如昔。2007年8月的一个晚上,回龙寺供奉的观音像被人盗走,从此香火不再,周边百姓都说“连自己都保不了,还保得了哪个”。“振兴唐家观促进会”也从此松散。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