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气质“大竹提”
品茶品心境,赏壶赏格调。古来,紫砂就是怡情寄性之物,许多文人墨客以壶言志,成就了独特的紫砂文化。也因此,象征着君子气节的竹,每每被文人咏叹,也每每成为紫砂等艺术作品的创作题材。
对于竹子,黄自英有着自己的独特感受。“大竹提壶”就是他在探索过程中的一件新作。紫砂与竹的结合,早已有之,其中也不乏名家之作。“大竹提壶”的设计汲取了名家以竹为题材的紫砂壶造型处理的精华,大胆地采取更接近于竹的自然形态的结构为基本造型,整壶取自一节竹段,以竹节造型为壶体,壶身向上留前宽后窄两片竹爿以做提梁之用,前片梁苍劲挺拔,后片梁模仿竹爿熏烤弯曲,插入前片梁形成提梁,前后连接之工法以两个竹钉铆合,整个提梁刚劲挺拔,弧度圆润丰满。提梁所形成的虚空间与壶身的实体比例协调,打破了通常以讲究对称、均匀的装饰手法,突出了作品的艺术变化,增强了拟竹的刚劲、虚心的艺术效果。“大竹提壶”将竹子的纹路和肌理成功地运用到紫砂工艺中。壶身正面镌刻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背面与诗句呼应,几块山石,几根竹枝。让人在欣赏壶艺、书法、绘画艺术的同时,品味虚心有节、豪情万丈的大写意。
从不简单地复制
中国的民间智慧是黄自英的另一个灵感宝库,他常常从中汲取营养,丰富创作题材。“金鸡纳福”就是这样一件来自于民间传统文化题材的作品,壶型伸展有度,线条流畅有力。以鸡头为壶嘴,鸡尾装饰壶把,壶身中间以一圈蝙蝠雕刻图为饰,雕刻精美细致,别有意趣,寓意福慧双修。
“我的作品总得要有自己的思想在里面。”黄自英,这位鲍志强大师的高徒,一贯以自主创作能力高于常人而著称。他的作品融百家之长,见自家风骨。一把仿古、一把龙蛋总有独到之处。黄自英擅长光素器,他自行设计制作的器型与自己的陶刻艺术总是能相得益彰,独出心裁。在他看来,宜兴紫砂以其古朴、淡雅的独特风格而闻名于世。经过几百年的继承与发展,紫砂壶的造型有了不断的创新,其装饰手段也是与时俱进。好的紫砂壶,在于将壶泥、壶型、壶款、壶章、题铭、绘画、书法、雕塑、篆刻诸艺术共融于一壶,这也是他创作的一个目标。
黄自英创作从来不会简单地复制,没有好构思,宁可不做。因此,他的创作量一年有时候都达不到两件,但是他仍然保持“宁缺毋滥”的心态,为自己的艺术理想坚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