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战胜洋品牌 以“合”为贵
发布时间 2011-08-19 浏览 5596 次
产品一样,在国际市场上只是赚取一点微薄的“加工费”,或者说是“辛苦费”。

  例如,据媒体报道,耐克的鞋子三分之二在中国加工,售价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但是,中国鞋厂却一共只能收取几十元,而且,几乎所有中国鞋厂的利润加在一起,也不敌一个耐克高。

  再如,欧洲超市里卖的一次性打火机,很多由从中国进口。从外观来看,质量稍稍优于国内一元一个的打火机,但档次相差无几。如果从国内大批量采购,每个打火机的批发价最多也只有几毛钱人民币。但是,这样的打火机到了欧洲市场就能轻松卖到1.35-1.5欧元。一个小小的打火机,就有超过10倍的暴利。

  相反,洋品牌在欧洲和在中国的差价也非常大。据媒体报道,一双ECCO的皮鞋,欧洲只卖99欧元,折合人民币不到九百元,而到国内却要卖到两千多元,翻了一番还要多。

  这也是品牌的力量,同样值得中国茶叶企业警醒和反思。

  中国茶叶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当前的行业状况不利于中国茶叶发展,更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尽早改变这种状况,让中国茶叶快速崛起,在竞争中拥有强势地位,一步步战胜洋品牌。那么,如何实现呢?

  远卓品牌机构认为,个中关键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以“合”为贵。具体来说包括七个方面。

  第一,茶园要“聚合”。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国中部、南部和西部都有茶叶种植区,有大约800万茶农从事茶叶种植,但大部分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茶园。把小茶园连成大片茶园的计划受到中国土地法规的制约,因为土地法规只赋予农民耕种权,不能出售土地。结果是,中国茶叶生产工业化程度远远落后于经济不如中国发达的肯尼亚和印度等国家。在中国最大的茶叶产地和最富裕的浙江省,小型茶园超过100万个,每个占地不到0.2公顷。”

  所以,要战胜洋品牌,远卓品牌机构认为,中国茶必须找到合适的方法,让大大小小的“茶园”,心甘情愿地“聚合”在一起,通力合作,互通有无,一同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二,行业要“竞合”。中国茶行业既要竞争,又要合作,尤其是面对“列强入侵”,或“出征异国”时,企业与企业之间要能够同仇敌忾,精诚团结,一致对外,一同努力维护“中国茶”这个大品牌,否则,自相残杀的结果就是中国茶叶价格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大家的利益都要收到损失。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中国茶”这个大品牌成为常青的大树,屹立世界品牌之林,中国茶叶企业才好“乘凉”。换言之,远卓品牌机构认为,中国茶行业一定要提倡“竞合”,不能眼睁睁看着中国企业自己毫不留情地,一刀一刀地砍杀“中国茶”这棵大树。

  第三,资源要“整合”。单个区域或单个企业的资源毕竟有限,所以,远卓品牌机构认为,地方政府或企业都要善于资源整合,具体包括地域资源、政策资源、技术资源、智力资源、渠道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等多种资源的整合。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