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古董而言,要真正懂得鉴宝,还要懂得“辨伪”,而要懂得辨伪,必须对怎么“作伪”有深入研究,熟悉所有作伪的手法,知道作伪之后会是怎么样的,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辨伪,更准确地“鉴宝”。
同样的道理,在如何判断陈年六堡茶的年份时,须从这两个方面判断——“断代”和“辨伪”。
了解一些六堡茶史
要懂得鉴识六堡茶,须了解一下六堡茶生产历史,以及在这个历史中,六堡茶的原料变化、工艺发展的情况。(抗战前情况详见本刊《漫谈农家六堡茶》之农家六堡茶的由来)
八年抗战以及后来的几年,是六堡茶发展停滞的几年。所产的六堡茶产量锐减,由几十家私人茶商进行简单精制压箩,由广州经香港再转出口海外。直到1949年之后,六堡茶开始逐步恢复生产和出口。1951年之后,轰轰烈烈的土改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当时很多农民重新开始种植茶树,茶树的种植面积逐步扩大。1951年公私合营的梧州土产运销公司成立,亦参与了梧州六堡茶的精制加工。1953年1月,中国茶业公司广州分公司在梧州设立办事处,主营广西茶叶,并选址在角嘴路“老虎冲”,设立小型手工生产的茶叶精制工场,这个就是后来的梧州茶厂。据资料介绍,梧州茶厂在1954年对筛分、除杂的工艺进行了改进、1955年对精制工艺流程进行改革。这个时期开始,梧州茶厂出产的六堡茶特征是条索更为匀整,发酵比较充分。
1954年开始,由于取缔私营茶商采购毛茶,广西大部分六堡茶毛茶由国家统一制定收购等级和收购价格,由供销部门统一收购,集中运到梧州茶厂精制加工。区域内茶叶统一集中加工,调供出口。从这个时间开始,毛茶原料开始出现变化。也在这个时候,国营横县茶厂成立。之后在1966年国营桂林茶厂成立,这几个区域内毛茶各自统一集中加工,调供出口。六堡茶的毛茶原料有了更大变化。
在1958年,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梧州茶厂开始工艺革新,试产现代工艺的六堡茶获得成功,同年进行量产,从这个时期起,采用现代工艺的六堡茶正式开始出现。
1976年,苍梧县六堡乡初精合一茶叶加工厂成立。在1976年至1979年5月该厂仍采用传统双蒸工艺生产,据苍梧县土产公司茶叶组的资料记载:从1979年5月下旬开始,到1982年10月底,苍梧六堡茶厂考虑到“目前六堡茶生产周期长,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同时制耗较大,因此,对六堡茶生产技术进行改革”,开始试产即所谓精制“冷发酵”工艺,进行“初精合一”的六堡茶加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