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走向世界的有力竞争模式
发布时间 2011-08-24 浏览 5534 次
营成本也比较高。在这种前提下,茶叶连锁取代单体店面肯定是一个趋势。“消费者将越来越注意到品牌茶叶店的优势,因为一些茶叶的品质区分,百姓用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在质量把控上,连锁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吴裕泰有自己的品质监控体系,每年都要投入约五十万的检测费用。这是单体店面不可能做到的。”

一条难走的路

  “连锁”一词,最早诞生于西方大工业流水生产线,商业服务流通行业在运营过程中出于扩张需要,直接引进“连锁”理论,制定了整套制度,每开一家分店,每设一个分部,其硬件设施和软件都是一模一样的,以使企业实现成本内部化,大大降低扩张成本。这种企业文化不受时间、人员、地点的限制,只要注入资本,就可以“克隆”出一个。

  在国内洋快餐肯德基、麦当劳的身上不难发现,连锁企业从最初的选址,店堂的环境设计、物品的陈列,人员的培训、着装、语言、接待方式以及卫生标准,都好似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企业文化已成为一种可供随时学习的“公共知识”,从而成为企业扩张不可缺少的“软件”。

  

  而以茶为代表的中国商业流通服务行业,大都具有个性化、独特性特点,即使在同一行业中,不同的地方,也是各有各的“祖传秘方”,这些“祖传秘方”是经营者用以招徕客人的法宝。把这种独特性、个性化的东西加以推广,无异是那些依赖“秘方”生存的经营者所无法接受的。 

  无论是西湖的龙井,还是江苏的碧螺春、福建安溪的铁观音,都是以地区为代表,各有各的制作秘笈,相互之间互不通气,这种保守的、固执的封闭态度决定国内难以形成一个良好的自由竞争氛围,极大地阻碍了中国茶全国性品牌出现的可能。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说:“目前就中国茶业来讲,单体店面的数量过多,而真正的茶叶零售品牌太少。经营模式难以形成市场规模。我国茶叶交易仍然是原始的小门市现货交易方式,一家一户经营,这种传统而原始的交易方式严重阻碍了我国茶业的发展。茶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需要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来推动。而我国茶业原始的交易方式和管理方式,又制约着我国茶业流通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

  徐年子说,“公司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个品牌的树立必须具有最大限度的认知度,而这一认知度很大程度来自企业的规模,因此张一元根据自有的特点毅然选择了走连锁经营的道路,毫无疑问,这是一条难走的路。”

两个发展方向

  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发展,“茶叶大卖场”就是御茶园的一个创新。御茶园大卖场取大卖场和茶博会两种形式之所长,将“物美价廉、挑选方便”与“精优荟萃、展示齐全”结合为一体,不仅让顾客在称心的价格下买到商品,还可以通过专业人士的介绍详细地了解茶的性质、产地等信息。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