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优势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西渚人就把养蚕作为生产队的主要副业收入之一,进入70年代,团结、荷花、横山、岭西、大蒋、西渚、五圣等村相继发展茶叶生产业。同时,青梅、桃子、西瓜、银杏等果品以及养猪、养羊等畜牧业也相继发展起来。到20世纪末,茶叶与蚕茧成为全镇农民致富的主要支柱产业。
生态环境优势 横山水库座落境内,泄洪大河自南向北纵贯全镇,一级标准的张戴公路自东向西穿境而过,水陆交通方便。进入21世纪后,西渚镇党委、镇政府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把生态环境建设摆上了重要位置,加强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对工业废水和烟尘排放的监管力度,限制有毒化工企业进入境内,为实施品牌战略提供了有力保障。
基本做法
以建立品牌农业核心区域为载体 创建特色、创建品牌如果没有支柱产业的支撑就等于“无米之炊”。为此,西渚镇党委、镇政府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形成核心区产业优势,为争创优质品牌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编制农业发展规划。西渚镇邀请南农大、市农林局等权威部门,针对西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编制了农业长远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西渚镇党委、镇政府突出抓好5个基地和1个市场的“5+1”
工程,即花卉苗木、生态养殖、优质茶叶、绿色粮油、时令瓜果等五大基地和一个农产品综合市场,以此为核心建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近几年的建设,目前已有花卉苗木8000亩,万头猪场1个、茶叶7000亩、无公害大米基地3500亩、特色蔬菜2000亩、吊瓜3000亩、蚕桑4000亩、果树5000亩,粮经比例达到3∶7,绿地覆盖率达到70%以上。
实施成片承租调整。为加快产业群体的集聚,逐步使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西渚镇党委、镇政府走出了一条以成片承租方式实施产业化经营的成功之路。2002年下半年“引横入宜”工程实施后,全镇有1.53万亩粮田需要实行“水改旱”,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为了抓住新一轮农业发展机遇,镇党委、镇政府迅速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积极实施了“以基地带农户”的战略。两年内先后引进宜兴林场等30余家企业和专业户连片承租了3500亩粮田,建立了以花卉苗木为主的示范基地,有效促进了西渚镇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
鼓励“三资”投向农业。西渚镇党委、镇政府不断完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意见,积极鼓励“三资”投向农业,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信贷资本为依托,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合力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建设。2002年以来,全镇“三资”投入农业已达1.5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新投入1850万元,形成了神禹山庄、金山农庄等一批集田园景观、乡土文化、农家生活于一体的观光农业区;建设了“远看是森林、近看是公园、走进是猪场”的生态养殖区;新建了全省规模最大并被国家农业部列为示范工程的兴望牧业大型沼气发电项目;建造了全省一流的“盛道”名茶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