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常务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顾问、中国著名民间文艺家杨亮才介绍,目前茶马古道保存比较完好的路段是丽江的束河古镇和大理沙溪寺登街,而更多的遗迹正在慢慢消失当中,此时为茶马古道申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就尤其具有意义。
应制定专项保护法规
高洪宝建议,应该坚持政府主导,对茶马古道这条超大时空尺度的文化线路遗产,制定专项保护法规,整合专家、学者、旅游界等各方力量,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保护管理体制,进行资源调查,开展科学研究,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多学科参与的体系等,呼吁全社会重视并加强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
他认为,应该改变以往的观念,将遗产的规模从点到线,由线到面,围绕着茶马古道,积极着手滇、川、藏大三角及毗邻地区生物多样性国家保护区的申报工作,如昌都、林芝地区的然乌湖-帕龙藏布-易贡湖冰川、滑坡、泥石流国家地质公园,藏东芒康盐井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川西稻城-理塘第四纪古冰盖国家地质公园,藏东侏罗-白垩纪红层国家地质公园等。
茶马古道及其周边蕴含着丰富的多元文化的无形文化遗产,应该及时发掘,清点整理,适时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待条件成熟后,将茶马古道作为“文化线路”整体推出,申报列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名录》。
政府主导保护是关键
高洪宝表示,茶马古道所经过的怒江、金沙江、澜沧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在开发过程中,坚持政府主导是非常必要的,需要制定茶马古道沿线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主要项目的控制规划,避免低层次的或雷同项目的开发规划,在开发过程中把环境和人文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尽可能保持茶马古道的原汁原味。
“我们(研究会)也许无法去保护好茶马古道的遗迹,但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尽快摸清茶马古道遗迹的‘家底’,拍摄相关的影像资料,展现茶马古道的风貌,至少能够让后人知道茶马古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杨亮才说。
记者 马益华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