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拟构筑云茶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发布时间 2011-09-06 浏览 5900 次
,世界范围内运用知识产权维护国家利益和产业发展的竞争更加激烈。面对机遇和挑战,云南省以普洱茶为代表的茶产业发展,通过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比较优势,加快发展成效斐然。2006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扩大到371万亩,产值提高到105亿元,茶农人均纯收入上升到407元,知识产权制度对重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但不能否认的是,在培育以普洱茶为代表的云南茶产业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中,围绕取得一批专利、拥有一批共性技术、核心技术,构筑地理标志加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立体保护体系、促进云南普洱茶的知识产权财富价值实现最大化方面,仍留有较大的战略发展空间。

  构筑云茶产业知识产权 立体保护问题分析

  云南茶产业发展亟需知识产权立体保护。知识产权制度对产业发展的保护作用重在保护。由于知识产权制度覆盖面广,涉及科技、经济、贸易及行政、司法等多个领域和部门,立法的宗旨、目的,保护的客体、对象,以及执法的主体也不尽相同。加之知识产权包含的种类较多,有专利、商标、著作权、地理标志、商业秘密等,所以,只有一种权利的保护,一般视为单一性保护;具有多种权利,特别是“标志性”与“技术性”兼有构成的联合保护,方为立体保护,云南省云茶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应侧重选择立体保护。

  云南省以普洱茶为代表的云南茶产业“原产地”知识产权保护,从现在已经形成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看,主要是标志性的保护,其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是未经权利人许可,他人不得使用其注册的地理标志。而与普洱茶种植、加工等所涉及的相关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如果没有申请专利,就意味着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无偿使用。因此,这样的保护是缺失了技术垄断的单一性保护。

  有关数据统计显示,从1985年至2008年3月31日,国内外在中国申请的有关茶的制备技术、提取技术和加工工艺技术的专利共334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888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455件。在这些专利申请中,中国的专利申请有3115件,其中云南省199件,国外的专利申请为228件。由此可见,云南省茶产业及涉及的专利技术数量不多,质量不高。

  笔者认为,一旦省外或国外企业、行业协会跑马圈地,联合构筑专利池统一向云南茶生产企业收取专利费,云南省以普洱茶为代表的云茶产业纵有再知名的品牌,也难免陷入由于缺失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专利保护、发展和盈利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可见云南茶产业技术创新的质量和水平与省外、国外相比差距极为明显。从企业专利申请量看,省外企业是云南企业的18倍。云南茶企业与省外、国外企业在茶加工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比较,省外企业申请专利938件,云南企业仅申请了35件。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