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需从类别走向品牌
发布时间 2011-09-13 浏览 4955 次
国立顿。“我们了解了一下,立顿的红茶,每年的销售额现在已经突破30多亿美元,几乎相当于我们目前茶叶农业产值的70%。”王庆说。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7年度的全国茶叶百强企业销售额是138亿元人民币,前10名的销售额是54亿元人民币,排第一位公司的销售额是11.7亿元人民币。“百强企业销售额、前10名的销售额和排第一位公司的销售额与2006年相比,都有比较大的增长,也说明我们企业在成长、在成熟。但是和英国立顿、印度的塔塔这样的国际化大企业相比,我们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王庆说。

  目前,立顿公司已经把中国总部设在安徽合肥,开始贴牌生产绿茶。“我觉得这是我国茶叶企业急需学习和借鉴的。他们需要打破过去品种单一的状态。”王庆说:“其实说中国茶叶缺乏品牌,很多人士都不一定认同。有人说我们中国茶叶名牌很多,非常响亮。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应该说这些品牌是非常响亮的,饱含了地方的文化,享誉全国。但是这些恐怕只能我们叫名茶,还不能称之为名牌。”

  根据相关统计,在我国目前六七万家茶厂中,注册品牌的仅有近1000家。西湖龙井、武夷岩茶等名茶品种,可谓声名远播,连老外都熟悉;但提起名茶品牌,却难以让人脱口而出。业内人士将中国茶的这一现状称之为“有种类、有名茶、无名牌的‘有名无姓’时代”。

  标准入手引领中国茶走向国际

  近年来,国际市场茶叶的需求量约为300万吨左右,而且还在以每年2.9%的速度递增。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巨大的投资,现在连一些不出产茶叶的国家,也拥有茶叶加工产业,有的加工水平甚至高于我国;不仅如此,一些洋茶也打进了中国市场,准备大干一番。传统的中国茶叶,正面临着一场来自洋茶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打造我国茶叶的知名品牌,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首先就是要制定标准,注册一个商标。不管是叫浙江绿茶,还是叫广东红茶。如果是某个地域,某项品种建立了一个茶叶的通用品牌,那么应该制定严格的、可以操作、核查的标准实施以后,普通消费者也能自己鉴别,是非常关键的。”王庆说。

  3月22日,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9)在杭州正式宣告成立。9天后,国际标准化组织第22次茶叶标准化会议也在杭州西子湖畔举行。来自中国、英国等国家的近50位茶叶专家及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TC339的正式成立,对中国是好事。我们可以争取把中国的绿茶标准及特种茶标准推向国际,成为国际标准。这项工作也正在积极地推进中。”当选为TC339副主任委员的王庆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贸易交流不断地全球化,我国的茶叶标准体系里有些标准过于陈旧,有些待于补充。业内人士指出,有一个完整、完善的标准体系,对茶叶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有一个导向性作用,可以引领中国茶产业走标准化道路,这样中国的茶产业才能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