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紫砂壶艺创新
发布时间 2011-09-30 浏览 8470 次
蓬作壶身,一张卷起的荷叶作壶嘴,一支带蕾的荷梗作壶把,底部饰以一枝藕梢和两个荸荠以保持平衡,莲蓬上侧的莲房被撕开一块成壶盖,盖上面有一只精神抖擞的青蛙。莲房中胖乎乎的莲子颗颗都能转动。墨绿的莲蓬、嫩白的藕、红棕的荸荠、粉红色的莲花苞,相映成趣,形象逼真,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捧着此壶,顿感清茗入口,心情舒畅。

  创制该壶,首先要到自然界中去对青蛙、荷花等实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做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画好图样,然后塑造出来,成为一把可使用的壶。要把几种不同的色泥做在一起,难的是要掌握好泥的收缩率,稍不留神,烧成后不是底、足、藕节和壶体断裂,就是莲芯和壶体连在一起不能转动。经多次的摸索,终于取的成功。该壶问世后,立即得到台湾客商的青睐。1999年《青蛙莲蓬壶》经专家评审鉴定为工艺美术珍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并收集在"陶瓷艺术珍品"大型画册中。

  《圆珠提梁壶》,壶身圆而扁,仅在口部饰以线条装饰,整体造型古朴简练安定,配上优美的提梁,而提梁与壶身衔接处尤为精巧,制作难度也在此处。采用提梁,一方面是为了整体美观,另一方面使用也很方便。壶嘴小巧玲珑,浑朴润雅,耐人寻味。该壶有玉器感,莹洁圆雅,精巧工整,混然一体,触摸和谐,敦厚朴实,具有中庸的东方文化底蕴。

  《圆珠提梁壶》第一次在杭州亮相,就受到许多观众的一致好评,并争相竟购。2001年,首届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会上被专家评为金奖。后被浙江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收藏于工艺美术精品馆。

  这两件作品,一件花壶,一件光壶,代表了紫砂的两个主要流派。《青蛙莲蓬壶》的创作过程,是一个遐想妙得的过程,突出"巧"和"趣"。在中国的传统工艺领域,不乏此类经典之作。但要把自然界的各种生命巧妙地揉和到紫砂壶中,就不仅需要对传统养份的有机吸收,更注重创作者深入自然,观察研究自然,从自然中获取灵感。而且这种灵感一旦付诸创作,又要有系统周密的构思。因为紫砂壶的实用功能决定了它壶身、壶嘴、壶把的基本构成。因而稍稍的欠缺就可能给人以各种物件的堆砌。而"青蛙莲蓬壶"的成功,就在于将青蛙与莲蓬、藕、荸荠、莲花苞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比较完美的艺术效果。

  而《圆珠提梁壶》则突出造型线条的黄金构成,光壶基本上任何一个部件都有其实用功能上的意义,而光壶要突出美感,主要靠线条的音乐感、造型的完美以及与紫砂材质的质感来体现。小小泥壶,包涵天地。因为它的简洁、古朴,以及在造型上的精心追求,而具备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及遐想空间。如果说一件花壶体现的是一种从自然中汲取的天趣,那么,一件好的光壶体现的则是一种哲学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契合应该就是中庸之道,中和,空灵,敦厚。从而让紫砂壶与人产生心理的共鸣与沟通。这种体验在紫砂文化中,在玉文化中,在茶文化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为容易却艰辛"。紫砂壶的制作是一门技艺,而紫砂壶的创作又是一道艺术的历程。我想,要创作一把好的紫砂壶,首先要打好扎实的基本功。这包括紫砂的成型、泥土的选择及配制、壶体大小厚薄的掌握,等等。当掌握了紫砂的基本元素及技巧后,便可着手创作。历代紫砂艺人创作了无数造型的紫砂壶,或方或圆,或花或光,有的取材于自然界中的瓜果花木、虫鱼鸟兽,有的借鉴铜器、玉器、秦砖汉瓦。其实,紫砂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自然和生活永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紫砂壶的创作脱离了生活,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要拥有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心灵,那么时时会有创作的灵感从脑海中涌现。

作者:蒋淦勤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