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四大名枞和武夷岩茶十大大名枞
发布时间 2011-06-15 浏览 10702 次
优秀,条索紧实,色泽黄绿褐润,喷香气浓烈芳喷香似兰花,滋味浓醇甘甜,“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滋生力强,成活率高。

武夷岩茶名枞之七:金贵

学名:C.sinensis cv.Wuyi-jingui

武夷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白岩莲花峰,相传已有近百年历史。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有一定面积栽培。品质优异,条索肥状,紧结重实,色泽黄绿褐润,香气浓郁幽长似桂花香,滋味醇厚甜爽,“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武夷岩茶名枞(名从)之八:金锁匙

学名:C.sinensis cv.Jin-suoshi

武夷珍贵名枞(名从)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宫山前村(弥陀岩等多处亦有与金锁匙同名之树),相传已有近百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武夷山九曲溪沿岸。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有较大面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品质优异,条索紧实,色泽绿褐润,香气高强鲜爽,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武夷岩茶名枞(名从)之九:北斗

学名:C.sinensis cv.Beidou

曾名北斗1号。武夷珍贵名枞(名从)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北斗峰,已有60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有较大面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2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3%、茶多酚32.3%、咖啡碱3.8%。制乌龙茶,品质优异,色泽绿褐润,香气浓郁鲜爽,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武夷岩茶名枞(名从)之十:白瑞香

学名:C.sinensis cv.Bairuixiang 武夷岩茶名枞网

武夷珍贵名枞(名从)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慧苑岩,已有100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有一定面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4.7%、茶多酚22.3%、咖啡碱3.4%。制乌龙茶,品质优异,色泽黄绿褐润,香气高强,滋味醇厚似粽叶味,“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