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茶彩云之南
发布时间 2011-10-13 浏览 6184 次
剽一头牛就要栽一个新的牛角桩,牛头悬挂其上,时间长了,村子里就遍布挂着牛头的牛角桩了。

寨子里最雄伟的建筑就是佤王府了,那是一栋比较大的木质建筑二楼,一个老人在这里看守,后来才知道他就是佤寨的魔巴,也就是巫师。

魔巴就那么坐在火塘边,像千百年未能挪动过。每个客人来,他都会好心地递出一杯苦茶,按照佤族传统,先要倒一部分茶在地上敬鬼神。佤族人有喝生水、饮苦茶、喝水酒的传统。一个小小的茶罐里,塞满了茶叶,一次只能倒出一小杯茶水,非常苦,但很解渴、提神。

翁丁村的木鼓房大概是新修建的,四面还用木栅栏围起来了。木鼓是佤族人民祖辈相传的通天神器,被视为佤族繁衍的源头。

木鼓是在一段两米多长的大树干上,使用十分简陋的手工工具,通过一条宽3-5厘米,长110厘米的狭窄深槽中,把直径50-80厘米的圆木镂空,并要在槽的中段两侧留一对“蜂巢”,“蜂巢”左右和下端的边沿镂空,使“蜂巢”呈悬空状态。

佤族人高兴时要敲响木鼓庆祝,有灾害战争时要敲响木鼓示警,宗教活动要敲响木鼓与神灵交流,木鼓作为佤族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延存至今。

从木鼓房往外望,透过树林间隙,可以看到山坡上的佤族梯田。现在的佤族已经基本实现了温饱,不再需要延续过去的那些野蛮的习俗了。当然随之而消失的,也有很多有意思的习俗。等到下山时才明白,原来是佤族人最早制作出了普洱茶,我们的首站放在翁丁,包含了一个“先访宗再问茶”的基本礼节。

冰岛村

尽管为了应付山路,接待方鸿如公司借来了越野车,可是我们还是不能完全到达冰岛村,最后一段路需要徒步。

进入村子后,看到了传说中农民家场院晒茶叶的景观,前几年因为普洱茶的原料涨价,茶农的收入也增多了,村子里很多家庭都盖了新房,并抹了水泥地面。不过水泥地面虽然干净了一些,但是在晒茶的时候茶叶还是多少会被地气和水泥的腥气所影响。事情真的不能两全。

村子里面的人都很热情,有个小伙子热情地邀请我去尝他做的古树茶,他跟我说他只做古树茶的。因为要赶着去看古茶树,我谢绝了他的好意。

村子里的大茶树,三百年到五百多年的树龄,零零散散地生长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山坡上。而这些茶树的成长,跟一个罕氏家族有关。明朝某年,双江土司罕廷法游历到易武古镇,因家庭纷争困扰心绪,突然精神抑郁再也不能排遣,几乎自杀,被手下人护住。当地村民到易武原始丛林中找到易武古茶神树,用叶片烹煮水连服三天,抑郁方才排解。罕廷法感激村民,将半数家财赠给村民,向村民讨得神树茶籽带回勐库冰岛村种植,经心看护之下,开枝散叶,成为临沧闻名于世的勐库大叶种。冰岛山茶树也被称为勐库种母树。

很想到易武山去看看,同行的朋友告诉我,易武山因过分开发,如今还是冰岛村好。不过在前几年,冰岛村也曾遭遇过疯狂。想当年普洱茶兴极一时,到处是来冰岛村高价收购古树茶菁的外地商客,一时之间,冰岛茶菁贵如油,很多村民都偷偷从邻县运来茶菁充当冰岛茶菁高价卖出。每年都是人头攒动,不得清静。随着普洱茶泡沫的破裂,冰岛村也重归平静。茶只是用来喝的,正是因为很多人偏离了这一点,才有了后来的泡沫破灭。鸿如公司的人说,他们已经与当地政府合作,将冰岛村所在区域的茶园连同古茶树都收编起来,成立古茶园基地,面积近1000平方公里,以勐库冰岛优质的大叶种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最后统一做成“老同子”品牌销售,从而保证了冰岛茶的质量,也能为当地茶农创收,避免类似泡沫事件的再发生。

看完古茶树回来,村里的文书已经为我们沏好一壶正宗的冰岛茶,记得那天太阳特毒,每个人大汗淋漓的样子,老树所产的茶,茶气就是充足,喝了一口,静静地坐着,一道道的气涌上头去,犹如灌顶,再化开,竟神清气爽起来。

邦骂大雪山

爬大雪山前,已经听说过路途的艰辛,但亲耳听到向导的回答,还是有些没了底气。

“要走多长时间才能看到古茶树群落?”

“我们走2个半小时,你们怕要3个半到4个小时。如果要到1号古茶树那里,时间就更长啦。”

到古茶树群落的路有两条,我们走的是稍微平坦的一条。说是路,其实只是以前猎人们踏出的窄窄的便道,有时面临山崖,得小心翼翼抓着藤蔓才敢走过去。多年的落叶堆积下来把路盖得厚厚的软软的,还未到雨水下来,落叶干松,有的金黄有的火红,踏上去咔嚓作响。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散着浓浓的树脂芳香,背阴处却混成淡淡的野花香味。

森林里树木茂密,几人合抱的大树比比皆是。有些老树倒下后横卧地上满披着苍翠的青苔,不见腐朽却一片勃勃生机。一树接着一树,山峦连着山峦,徒步三个小时后,古茶树群落还是不见踪迹。

山坡上开始不时见到几米或十几米高的茶树,有的在山凹蓬勃生长,有的就依在我们经过的路边。茶树的叶子油润而有光泽,在阳光下特别醒目,一眼看去就能在丛林里把它和其他树木分别开来。茶树干上长着茂密的附生植物,有的长长地垂下来,当地人风趣地叫它“树胡子”。老茶树下还有些新萌的小树苗,是茶籽落在土里自然生长出来的。

要知道,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所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在这群落里穿行,真就像顺着茶源之河逆流而上,径直追寻茶叶始祖的血缘精魄。

“到啦。”向导激动地叫道,随着他手指的方向,半山坡边一棵近20米高、5米粗的古茶树迎风而立,枝繁叶茂,树身微向左倾,更显得神采俊朗。而在树的下方,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3号茶树王。

毛茸茸的青苔覆盖着粗壮的树身,抚摸上去温暖而有力。抬头看见那遮天的树叶,一片片如精灵般的活跃生动,叶面革质坚韧油亮,春芽穿过苔藓挺立傲出,细白的绒毫在阳光下闪亮泛光。

老向导在树前虔诚地跪下,插上两根用茶树枝削出的枝条,一头用树叶折成兜,装上带来的大米和干茶叶,然后点燃腊条跪拜茶神。这样的祭奠二月初八时在每个村寨的茶树下都会举行,并流传了不知道有多少年,茶祖是保佑一方水土的神灵,茶树是养活一方乡亲的衣食父母,而我们只是听着召唤归依而来的一片茶叶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