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叶预计减产7000吨,6招助推茶业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 2011-10-26 浏览 6635 次
元资金,对茶叶企业贷款贴息、基地建设和加工技术改造给予扶持。

  据了解,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今年1—3季度,云南茶叶产业虽然在生产、销售数量和产品价格上,与去年的“虚高”、“泡沫”发展时期相比有一定下滑,但与2005年和2006年相比基本持平。另外,产品质量、产品结构、销售区域、消费群体、出口外销、品牌建设等方面,云茶呈现出良性发展。目前,云南共有852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

  据统计,1—9月份,云茶出口外销明显增多,出口国家和地区已达36个,仅通过昆明海关申报出口的茶叶就达3487吨,同比增长27.8%,出口量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水平。

  目前,销售区域明显扩大,南方普洱茶的传统销区,熟茶销售比去年增长了30%左右;东北、西北等新兴市场扩张较快,消费目的正从以收藏为主向以品饮为主转变,已经进入依靠品饮需求拉动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练内功提升云茶内需

  纵观云茶产业遭受的波动,扩大内需,才是普洱茶的立足点。《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国家标准12月1日的正式实施,将是云茶发展的又一次契机。

  省茶办相关负责人分析,当前,云南茶叶产业主要存在5方面的不足。一是种植管理水平粗放,低产茶园所占比重大,茶园水利化程度,茶叶产业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二是市场体系不健全,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三是产品品牌少,经营方式落后。四是普洱茶品饮消费宣传与推介严重滞后。另外,科研基础薄弱,精深加工异常欠缺也是一个因素。

  省茶办这位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云南将从6方面着手,推动云茶产业健康发展。

  针对云南茶叶企业加工能力不断扩大、原料需求不断增加的实际,抓好茶叶产业的原料基地建设,把推广优良品种、改造低产茶园、发展高优茶园作为重点。今年将继续完成改造低产茶园35万亩,使无公害茶园面积达到80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达到140万亩(新植8.5万亩)。并抓紧落实茶水配套工程建设,提高茶园有效灌溉面积,使平均亩产达到60公斤。

  抓住《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国家标准实施的契机,加大对原料基地、生产企业、市场流通的监管,逐步建立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体系和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实行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质量管理,全力维护好普洱茶市场秩序,为广大消费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云茶产品。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加快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建设步伐。通过资金、政策扶持,引导和支持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兼并、联营、租赁小茶厂和原料生产基地,不断提高大企业的品牌影响和市场竞争力。以普洱茶为重点,按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积极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加快袋泡茶、速溶茶、保健茶等新型茶饮料开发力度,大力开发茶药品、茶食品、茶多酚、茶色素等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提高茶叶精深加工比重和产品质量。

  以市场为导向,继续调整茶叶产品结构,保障产业稳定发展。根据市场变化,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恢复云南名优绿茶、滇红茶等优势产品生产,形成普洱茶、滇红茶和名优绿茶协调发展的格局。

  另外,还将加大普洱茶宣传与营销的力度,大力推动普洱茶消费,进一步扩大普洱茶的市场份额。以品牌带动消费,以消费引导生产。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