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1岁的确康老人积淀了半个世纪的心愿再次萌动:希望有生之年能再上北京敬献普洱茶。州委、州政府得知确康老人的这一心愿后,全力支持,勐海茶厂专门为老人特制了各重5.1公斤的青、熟两个茶饼,帮助老人完成这个“跨越半个世纪的心愿”。
2006年9月27日上午10时30分,确康老人身着哈尼族盛装,在子女的陪同下前往西双版纳机场。抵达北京后的第二天,确康老人去了颐和园,并亲身感受了北京的巨变。9月29日下午3时,“跨越半个世纪———确康再赴北京敬献普洱茶”大型新闻主题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确康老人感慨万千地说,51年前,拖拉机犁田只在中苏友好农场看见过,那时,做梦也不敢想自己家乡会实现机械化!如今,耕田机、播种机、收割机已经遍布边疆村寨!在毛主席纪念堂,确康将母亲为他编制的吉祥“沙笼”敬献在毛主席遗容前,并满含热泪地说:“毛主席呀,我来看您啦!我来是想告诉您,今天的西双版纳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富裕,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已经过上了好日子,请您放心!”
老茶树吐新芽
1956年8月,确康被招进勐海茶厂成为一名工人,主要负责茶叶栽培和加工。他苦钻茶道和制茶工艺,接管了原南糯种茶场和制茶厂,开展茶叶科学试验研究、科技示范推广、培训等工作。同时,组织当地哈尼族群众对原有的荒芜茶园进行复垦,逐渐恢复了南糯山的茶叶生产。
1970年,确康调到勐宋大曼吕村任茶叶组组长,一年后又调到格朗和任茶叶组组长。期间,他积极创建茶叶初制所,收购茶叶制作红茶,成立茶叶专业队,连续9年增产,年年受到勐海县政府的表彰。1981年,确康调回勐海茶厂负责全县茶叶初制加工,3年后全县初制所从6个发展到49个,遍布13个乡镇。1984年,西双版纳首届“茶王节”,确康捧回茶道表演金奖;1994年,国际茶叶节在昆明召开,确康与国内和世界各国的茶道专家同台竞艺,为西双版纳代表队夺得茶道表演金奖。1996年,60岁的确康退休后,被聘为勐海县茶叶初制所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之后,他常年奔波在各村寨,为扶持提高茶叶种植、加工技术,增加农民收入忙得不亦乐乎!
2005年,确康创办了“沙归拔妈茶庄”。他说,“沙归拔妈”是“祖先沙归的茶王树”之意。开业以来,茶庄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人士前来品茶购茶,茶厂生产的确康贡饼、女儿贡饼、箐沟茶、金瓜贡茶等10多个品种,远销美国、日本、韩国和国内的广东、新疆、辽宁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