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归类:武夷岩茶的命名
下一主题:武夷岩茶:正岩.内山.
1929年,《建鸥县志》也载:“查水仙茶出禾义里,大湖之大坪山,其他有严义山,山上有祝仙洞”,“鸥宁县六大湖,别有叶粗长名水仙者,以味似水仙花故名……”(见《闽产录异》),可见水仙栽培历史约在130年以上。
水仙是无性系品种,半乔木型,自然生长树高幅5米左右,叶色浓绿富光泽,叶面平滑富草质,叶肉特厚,栅状组织双层;花冠大,整齐美观,开花不结实或极少量结实。“开花不结子,初用插木法,所传甚难,后因墙崩将茶压倒发根,始悟压茶之法,获大发达,流传各县”(见《建瓯县志》)。
水仙根系分布较深,栽植时,土层宜深厚;株型高大,行株距稍放宽;分枝能力弱,应及时修剪、摘顶,促进分枝;有易衰现象,枝干害虫多,宜加强培肥,采养相结合。
按“开面”采,顶菜开展时,采三、四叶。正常年景分四季采摘,春茶(谷雨前后二、三天)、夏茶、夏茶(复至前三、四天)、秋茶(立秋前三、四天)、露茶(寒露后)。每季相隔约5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