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印象大红袍》-张艺
下一主题:揭示大红袍的神秘面纱
做之工艺独到。武夷岩茶,特别是大红袍制作工艺复杂,时间冗长。传统的工艺有晒、晾、摇、抖、撞、炒、揉、初焙、簸、捡、复火、分筛、归堆等十多道工序。关键人物青师傅要会“看青做青”、“看天做青”,“青变则变”,这是电脑也难以为之的。
受人尊敬的武夷青师傅,做青时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把名誉看得很重。茶师们做名茶时是“提起眉毛的”。制出好茶时,会受到表扬、奖赏;失手时会难过一春(茶),甚至几年,教训终身不忘。此外采茶工、焙师傅、捡茶女也十分认真,相互配合。
随着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如今大多已改用机器制茶,但是其原理仍是和传统工艺是相承、相通的。所以说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工艺被国家列为第一批(2006年6月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之无愧的。这是武夷山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泡之讲究功夫。大红袍作为典型、传统的武夷乌龙茶之珍品,其冲泡方法采用的是功夫茶艺。既富寓文化内涵,又有观赏艺术价值。
品之入定静心。大红袍与其他武夷岩茶一样,“重在吃水”、“以味取香”、“讲究岩韵”。具体表现是:“茶水厚重润滑,香气清正幽远,回甘快捷明显,滋味滞留长久。”这些感观的东西是可以品出来的,茶的优次是要通过比较而得出的。因此,武夷茶人品茶时,特别细心、静心、投入、谦恭。静心品味,悟出真谛、评出公正。
凡此这些,又进一步提高了大红袍的内质、丰厚了大红袍的文化内涵,促进了大红袍成为国茶。我们当以王者尊之,以发扬其光大。(黄贤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