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的发展不仅仅给茶农带来了增收,也给茶企带来了效益:2006年,茶叶均价比增30%;2007年比增50%,高档茶、特种茶的价格上涨100%;2008年,春茶均价再度上涨30%。
茶农加入合作社
星村镇黄村地处世界遗产地核心区,生态环境良好,拥有6000多亩无公害茶园,是武夷山的重要产茶区。茶业是黄村传统优势产业,几乎家家有茶山,户户能做茶,但这也造成了小规模、少客户、老市场、低效益的局面,制约了当地茶业进一步发展。
2006年,在市、镇两级的帮助下,黄村与武夷山最大的龙头茶企星愿(中国)茶业有限公司挂上了钩,经过多次协商,茶叶合作社这种新型的茶企茶农合作方试浮出水面。
村支书黄正华认为,黄村每年产茶30多万公斤,而星愿公司的茶叶需叶量大,二者正好形成互补关系,在这种联合模式中,茶农负责种好茶,茶企负责做好茶,星愿公司则在收购茶叶后统一贴牌销售,各负其责,各取所需。于是,黄正华在茶农互信的基础上成立起村级茶叶协会,而后再由协会与星愿公司、省农大茶学系共同组建茶叶合作社,形成产销纵向的联合模式。这种模式受到了茶农的普遍欢迎,包括黄正华创办的南湖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在内,村里有41户茶农、茶企带着798亩有机茶园和3000多亩无公害茶园加入协会,享受合作社所带来的好处。早在1990年办厂的陈进荣也是协会成员,现在他每年都可以从星愿公司赊欠有机肥料、生态农药,接受省农大专家上门培训有关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等有机茶园管理和制作工艺的知识。而村里年轻的茶人更是从中获益良多,管理茶园和制茶水平都得到提高。
如此一来,原先黄村分散的茶农就集中到了星愿公司的“武夷星”品牌之下,而且茶农减轻了生产资金压力,解决了茶叶的种植难题和销路问题,“把茶种好做好才能卖出好价钱”成为茶农的共识。如加入合作社之后,协会成员就决定停采二、三春茶青,不做夏茶,以提高黄村茶叶的整体品质。
今年黄正华又筹划着明年再给协会成员增加一种新的合作方式——茶叶超市,即把协会成员的茶样全都集中到村里的一个固定场所,分别设立专柜,标明价格、品种,让客户一到这里就能尝遍黄村各个档次、各个类型的茶,协会成员也将在自产自销、星愿公司收购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条新的路子,把以往卖茶方式的“单项选择题”变为“多项选择题”。
小厂结成联合体
事实上,黄正华的这一构想在兴田镇南岸村已经开始实施。
拥有茶山6000多亩的兴田镇南岸村,有着大大小小的茶叶企业27家。由于这些民办茶厂规模小、数量多、销路窄、品牌杂,致使他们低价竞争,茶农茶企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2006年,各茶企意识到“单兵作战”不如“联合出击”,“门户林立”不如“统一招牌”,通过镇里的帮助,由村里牵头组织,当年12月,17家茶企注资500万元联合组成的武夷山市裕茗茶叶有限公司应运成立,第二年村里新办的6家茶企也加入公司这一横向联合体。
公司的成立给成员茶企带来四大平台优势。
一是品牌共享平台。23家茶企共同注册一个商标“裕茗天香”,共同推介一个品牌“裕茗”,共同申报原产地保护标志和QS认证,共同享有这一品牌的相关资质使用权,不像以往要各自去办理相关手续,也节省了申报和宣传费用。
二是客户共享平台。有了统一的品牌,茶企不用相互压价,也不用担心自己的茶叶量不够而失去客户,今年10月28日,村民王兴熊的一位漳浦老客户上门购茶,由于他需要1万公斤精茶的量,王兴熊在卖出自己4000多公斤的茶叶后,又带着这位客商到林爱兴、李文彪、祝文龙等6家合作茶厂转,让这位客商买足了所需的茶。
三是技术共享平台。2007年开始,公司就组织茶企之间的斗茶赛,给获奖茶限定最低卖价,避免低价竞争,同时让获奖者现身说法,把自己制作这号茶的经验和心得给大家分享,共同提高制茶水平,在今年市茶叶局组织的春毛茶评比中,公司选送的肉桂茶样就夺得了金奖。
四是利益共享平台。和以往各茶企分头在外跑市场、送茶样不同公司在村里建立茶叶展销区,客户在这里可以尝遍23家茶厂的茶样,按需购茶,由于统一运作品牌,,今年11月初,一位客户到这里品茶之后,决定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统一收购该公司几十万公斤精拣下来的“黄片”,以后每年按订单索茶。
为让南岸村茶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尝到 “联合”甜头南岸村又在发展有机茶园上动起了合作的念头,今年10月8日,村里组建了南岸村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将全村320户茶农也团结起来,在茶园管理上进行统一推广先进管理技术,统一规范农药肥料的使用,统一与银行合作,实行小额联户贷款,保证农户生产资金的稳定。(周文杰 黄荣臻 王福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