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茶者说大红袍
发布时间 2011-11-08 浏览 9870 次
有焦糖香,一种类似米饭锅巴的香味,听说是传统大红袍特有,炭焙出来的。茶汤滋味也有很大差别,有的非常滑顺醇厚,有的滑顺却不厚,还有的有些涩口。

南强(作家,评茶师):在中国所有名优茶中,最有争议的就是大红袍了。许多外地的爱茶者也经常问我,都说大红袍是皇帝状元才喝的茶,如今不是只有九龙窠悬崖上才有几棵吗?可市场上到处是大红袍,味道和质量差异很大,价格差别也很大,有的几百元,有的几千元,有的却只标价30元!这些大红袍,到底是不是真的?

我告诉他们,所谓九龙窠上几棵皇帝喝的大红袍,只是大红袍的茶树品种母本而已,而且现在也已禁采了。大家喝到的大红袍全是商品茶,只是用大红袍作为名称,与母本大红袍是两回事,其实这些都是商品大红袍。既然是商品茶,有的是用大红袍母树无性繁殖纯种茶青制作,有的则是用几个品种的茶拼配的,因为生产厂家不同,使用的茶青原料、制作工艺不同,所以才会出现这些香气、茶汤滋味以及质量上的差异。

虫虫飞:我听说,武夷山的茶,原来叫武夷岩茶,还有水仙、肉桂、名丛、奇种等等,品质都很好。前不久我还品过肉桂,香气非常好。水仙的味道也相当好,茶汤特别醇厚。大红袍只是其中的一个品种,可现在为什么单单打出这个牌子呢?

安言:这是营销宣传的策略吧。早年我是喝武夷的肉桂,虫虫说的那几个品种都是岩茶,都各有特点。现在之所以单打大红袍,可能是因为有闻名的大红袍景点,这是武夷山旅游的必看景点,而导游们所讲的大红袍传说又特别生动,使大红袍茶及其文化实物化,外显性强,更易被认知、感知。许多外地朋友到过武夷山后,虽然也喝了不少茶,最后都记得大红袍。

龙年: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打大红袍牌的原因了。可以说是旅游使大红袍出名,大红袍又促进了旅游。但是对于武夷山茶业发展来说,虽然得益于旅游,但本身也有其独特的规律。

安言:是的。武夷岩茶有许多品种,大红袍只是其中的名丛之一。我一直在想:现在是只推大红袍?还是借大红袍之名推武夷岩茶?如果只是前者,那么,对武夷岩茶丰富的品种及其茶文化内涵是不是一种损失?这对有悠久历史的武夷茶文化的传承弘扬是不是一种缺憾呢?如果是想通过大红袍树立武夷岩茶的品牌,又如何通过大红袍形成一个武夷岩茶的整体概念呢?比如铁观音,不论极品茶、还是普通茶,总体的感觉是汤色淡、清香,很直接,容易被人接受,并能形成一种稳定的印象。而市场上的武夷茶,光大红袍就有各种不同的口味,再加上肉桂、水仙等老品种茶,真能把人搞晕,如何给人大红袍及武夷岩茶的整体印象?那只有南强老师这样的评茶师才能明了。

南强:武夷山产的乌龙茶,还是武夷岩茶。你们说的那些品种也都在生产,一些老茶客也还是认水仙肉桂等老品种茶。武夷岩茶已有五百年历史,而在这五百年里,武夷岩茶传播到闽南广东台湾以及世界各地。尽管如此,长期以来,武夷岩茶的消费群体,国内主要在闽粤台地区,远没有绿茶广泛;国外主要在日本与东南亚,而在欧美及南亚地区,则远没有红茶广泛;所以,过去岩茶只是出口外贸的特种茶。产量一直相当有限。近年来随着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岩茶相应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但跟其它茶类相比,产量与价位依然不高,据说年产值仅一亿多。而安溪铁观音,去年产值已达四十个亿。过去一直作为边销茶的云南普洱,近年来也异军突起,占领了内地的许多市场,据说去年产值也几十个亿。还有绿茶,也有许多新发展,始终是茶叶消费市场的主流产品。

在这种形势下,武夷岩茶要进一步发展,必然面临许多挑战。岩茶是很有特色的茶,岩韵是它独有的、区别于其它茶最突出的特点,武夷茶文化是一种独特资源。我个人认为,要以此为优势,巩固原有的消费群体,同时还要扩大新的潜在的消费群体。

安言:听南强老师这么说,武夷岩茶应该借大红袍之名来树立武夷岩茶的品牌,提高市场份额。据我所知,江浙人喝绿茶的多,北方人喝花茶的多,那些地区的人几乎都不知道武夷岩茶,只有到过武夷山的人会记得大红袍。现在通过营销宣传知道大红袍的人逐渐多了。因此,大红袍的工艺水平、稳定的品质尤显重要,这是武夷岩茶的招牌呀。

龙年:对于一个到过武夷山看大红袍的人来说,如果在家乡重见到大红袍,一般来说心理上都会产生一种亲切感。随之也会产生消费冲动。买一点喝喝看,是不是跟武夷山的大红袍一样。

南强:问题也就在这里了。如果这个消费者在他家乡买到的大红袍与他在武夷山喝到的大红袍口感差不多,那就有可能继续买下去。反之,就有可能没兴趣了。事实上许多茶友也都跟我说过类似情况:在外地买的大红袍跟在武夷山的不一样;即使在武夷山买的,这一次跟那一次的也不一样,因此很有意见。而等他们品了我带去的大红袍后,则又改变了看法,又觉得怎么你给我们喝的大红袍,比我们买的好。

虫虫飞:我也有这个感觉。今天凡是南强老师带来的大红袍都比别人的口感好。

南强:我带来的大红袍其实也是一般的商品茶。当然,我可能更知道如何挑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于武夷岩茶或者说大红袍茶来说,冲泡技巧也很重要,需要用心下一点工夫,才能泡出韵味。

安言:看来,要推广大红袍还得要同时推广科学的冲泡方法。茶文化要赋予最细微的人文关怀,才能反映出一种精神追求的内涵和文化意味。说到这,我又有一点疑问:常常看到一些大红袍外包装上印着冲泡方法,可是我按照那种方法,常常把茶泡得太酽,像我这样喜欢清淡口味的就觉得太苦涩了。

南强:我见到的外包装上的冲泡方法,常常是置茶5——10克,冲泡时间一分钟,其实这是来自茶叶专业审评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潮汕地区很流行,那里消费群体口味重,对于一些老茶客可以接受,但是,对于习惯了绿茶花茶,初接触岩茶的消费群体来说,就无法接受了,因为他们的口味较轻,同时也更喜欢香气好——这也是铁观音茶成为都市时尚的原因。对于这些消费者来说,冲泡大红袍绝对要清淡,先淡后浓。同样置茶量,出水时间要快,一般不超过20秒,而且最好用盖碗,出水快。紫砂壶出水往往太慢。

虫虫飞:最重要就是一定要解决大红袍的口味与质量稳定的问题。如果消费者不管从武夷山哪个厂家店家买到的大红袍,都有相对固定的口味风格,有相对稳定的性价比,对大红袍品牌的认可度也就会相对稳定。

龙年:这么看,要使更多的消费者爱上大红袍,让游客和消费者对武夷岩茶有更深、更全面的印象,任务很艰巨,要做的事情不少。我有个感觉,岩茶特殊的岩韵和润醇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敛、温和的文化特性很一致。岩韵不同于香气,是更内在、更具内涵、更需要品味的东西,要靠各人的感悟。因此,是不是还应该在对武夷茶的岩韵品味上多作些引导、探索?这样会让更多的人更好地感受岩茶的独特魅力。

南强:不管要做多少事情,如果都能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大红袍要巩固老市场扩大新市场,有一点必须明白,你能够获得的只能是一部分,接受和喜欢大红袍的永远只是一部分消费群体。而这一部分消费群体的感官口味与心理爱好,虽然有许多差别,但是都希望武夷山生产的大红袍,在口感与质量上,都是稳定的。所以,大红袍要发展,除了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外,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市场,了解消费者。换一句话就是,必须明白,谁在喝茶?大红袍卖给谁喝?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扬长避短,找出属于大红袍自己的发展路子。比如说,铁观音走的是时尚路线,我们大红袍为什么就不能利用特有的历史文化积淀,走传统的路线?在岩茶的岩韵、茶文化上下功夫,形成独特、稳定的武夷岩茶的风格?传统,也是一种风格啊。

虫虫飞:据我了解,爱茶者多是中年人,这个年龄段喜欢传统文化的人还是居多的,喜欢传统岩茶口味的人也是很多的。听说大红袍要走“高端”路线,是消费者的“高端”?价格的“高端”?还是品质的“高端”?

安言:我想,爱茶者除了满足口感上的需要,更主要的还希望品味到一种文化。旅游本身是以文化为灵魂的产业。茶为旅游增色,旅游又带动茶业发展,所以,树好大红袍——武夷岩茶的品牌与树立武夷旅游品牌应该是息息相关的。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与之相匹配的应该也是品牌文化的“高端”。而任何一种品牌在市场取胜的法宝,首先是质量,其次才是价格和营销。如果忽视了内在品质,很难获得消费者的长期认同。如何把品牌与质量、市场与消费者、产业发展与茶文化实现良好对接?应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龙年:今天,大家作为爱茶者,谈论了许多,多少可以代表一些旅者茶客的看法。从旅游文化学的角度说可谓是在实践旅游者文化,从营销学的角度说是消费者意见了,希望能对武夷山的茶业发展起到一些积极作用。(赵言 整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