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一是促成品牌转让。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峨眉山供销社下属的一个茶叶企业,该企业是1987年成立的,公司成立之初就以“竹叶青”作为企业名称和注册商标,但是由于茶行业惯有的原因,商标保护意识差,“竹叶青”茶叶商标名称被许多茶企业、茶商和茶农广泛使用,造成“叶”出多门,一时间竹叶青声名狼藉,假冒伪劣产品冲击着周边的整个市场,在1991年至1997年这段时间,竹叶青茶叶发展陷入低谷,几元钱、十几元钱一斤的茶叶也很少有人问津。1998年企业改制,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为了保护好竹叶青地方品牌,他们决心彻底解决商标归属问题,在峨眉山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长期的努力,最终他们以15万元的价格收回其它厂商使用的“竹叶青”商标,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自己是独家拥有“竹叶青”商标使用权。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为使企业尽快做大做强,打响竹叶青品牌,当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在资金也加大了扶持力度,政府每年的扶持资金达到400多万元,重点支持竹叶青公司加强宣传、创立名牌,建立基地、扩大规模、科技创新等方面,正是由于政府大力扶持,起到了四两拨千斤作用,助推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品牌越唱越响。
三是政府宣传推介。品牌运作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除了对企业本身扶持外,政府还结合旅游来宣传推介竹叶青品牌,他们把竹叶青茶博园列入了全市旅游发展的整体规划,每一个到峨眉山去旅游的游客,竹叶青茶博园是他们必须要参观的一个景点;同时当地政府还在峨眉山旅游景区设立茶艺表演项目,通过观摩茶艺表演来宣传推介当地名茶,让每个到过峨眉山的人都知道了竹叶青茶叶品牌,其费用由政府买单,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了竹叶青茶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4、“竹叶青”品牌成功的启示
“竹叶青”品牌运作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成功的品牌必须靠企业去运作,企业是创立品牌的主体;企业负责人的素质是决定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成功策划、精心实施是创立名牌的重要前提;质量为本、用户至上是创立名牌的重要基础;准确定位、细分市场是创立品牌的重要策略;发掘文化、丰富内涵是创立名牌的重要支撑;政府扶持、企业自强是创立名牌成功的保障。
三、打响我市茶叶品牌的思考
1、认真分析我市茶叶品牌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市拥有4个部级名茶,省、市级名茶10余个,其中“岳西翠兰”、“天柱剑毫”、“天华谷尖”,虽然没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名气大,但都是经过农业部、中国茶叶学会组织全国评茶权威,严格评选出来的,质量十分过硬。但这些名茶除了在本市拥有较高的市场覆盖率和一定的知名度外,在省外市场的知名度和覆盖率都很低。有名茶无名牌是我市茶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产生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我市名茶主要创立于八十年代中期,创立时间不长,而一个名茶培育成一个名牌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少则四、五十年,多则百年以上,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名茶都有百年以上历史。二是茶叶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到目前我市尚无一家省级茶叶龙头企业,创立名牌缺乏市场主体支撑,很难担负起扛牌的重任,这是我市创立知名品牌的软肋。三是公用品牌管理难度大,目前我市几个名茶品牌都是属政府委托茶叶协会或公司管理的公用品牌,由于品牌的使用者不是品牌的拥有者,管理难度大,成本也高,对市场管理也尚无有效的手段。四是品牌对外宣传推介不够,作为公用品牌,政府在现阶段企业实力不强的情况下,应承担起对外宣传推介主要责任,如黄山市在茶叶品牌对外宣传推介方面,仅市一级每年财政要拿出几百万资金投入,并且由市政府出面推介。我市在这方面显然不足,对外宣传推介滞后,因而导致知名度低。
2、打响我市茶叶品牌建议
一是整合资源、打好品牌。鉴于我市缺少实力强的龙头企业承担起创立品牌的主体,近阶段仍集中力量主打公用品牌。一县只打一个品牌,全市近期主打4个品牌,即“岳西翠兰”、“天柱剑毫”、“天华谷尖”、“桐城小花”。要认真总结近两年整合资源的经验与不足,加大公用品牌的管理力度,通过县(市)政府委托县茶叶协会或大型公司承担管理职能,由他们与符合条件的茶场(厂)和经销商签订合同,授权使用,进一步明确双方权、责、利,防止只享受使用品牌的权利,不承担使用品牌的责任和义务的行为。
二是扶持龙头、做大做强。创立知名品牌必须有实施主体,最终要靠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去实现。目前要以现有市级龙头企业为基础,选择几家有一定实力和发展前景的企业,通过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扶持,使之尽快做大做强。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安庆市振兴茶产业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兑现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及创立知名品牌的奖励政策,培育出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争取两年内培养出省级龙头企业,5年内培育出国家级龙头企业,真正发挥在我市茶叶产业化中的龙头作用,在创立品牌中的主体作用。
三是质量至上、夯实基础。质量是创立名牌的生命线,安庆主产茶区生态条件优越、自然品质优异,关键是加工质量,因此加快茶叶加工中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至关重要;要以标准化、清洁化、连续化茶叶加工厂建设为基础,以贯彻普及名茶技术标准为手段,重点要把好原料关和制作关,按标生产,规范操作,确保产品质量,为创立名牌奠定基础。
四是强化宣传、加大扶持。一是由市、县(市)政府组织、主管部门牵头、企业参与,每年到大中城市开展1~2次大型推介活动,为企业搭建更多、更好的宣传展示平台。二要突出重点,整体策划,统一组织,重点推介“岳西翠兰”、“天柱剑毫”、“天华谷尖”、“桐城小花”,打造安庆茶叶强势品牌。三是加强茶文化宣传,尤其是与旅游相结合,天柱山与花亭湖景区先行启动,以茶文化带动品牌市场的影响力。四是以先进的手段和营销方式培育品牌,鼓励主推品牌到省内外市场设立品牌名茶销售窗口;采取连锁经营等形式,开拓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与知名度。各地要加大扶持力度,兑现市政府宜政办发【2009】24号文件精神,市本级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茶叶发展的专项资金,重点县不少于300万元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茶树良种推广、标准化茶厂建设、知名品牌打造、龙头企业培育等,全面提升茶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实现产业增效,茶农增收,品牌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