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购买须知
发布时间 2011-11-19 浏览 10305 次
钟了。

  三、新老壶的识别

  一般买家逛店都要问我:你的老壶是真的?可见认识紫砂壶难,认识老壶更难,认识古壶名壶难上加难。因为紫砂陶制作历史较短,出土器标准器极少,鉴别新、老难度较大。专家和店主的解释需要参考,更要提高自身理性认识。识别紫砂壶的真假,如同鉴定书画,要多看真品,多接触,多比较,经常做真伪、新旧对比,增加感性认识。特别是刚入门壶友,要多看少买,多向有关专家朋友请教;其次是多与藏友交流,多观赏名家的杰作。

  一般来说,注意以下几点,壶友的学费将优惠许多。

  1、了解新老壶砂料

  紫砂泥有千年历史,新老壶砂料没有本质区别,(绝版老泥和现在掺入化工色素泥除外)。但明清壶、民国壶、“文革”壶等砂料都有时代烙印。据此进行老壶的断代鉴别,历史上砂料颗粒目数呈现出由粗到细的演变,调配泥如梨皮泥、雪花砂、民国绿、化妆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砂料难作伪,用“文革”拼紫高仿解放前的老壶,不露馅才怪。同时新老壶提炼手法不同,老壶的泥料是用石磨磨细,用筛子筛,再放到水里泡,其颗粒较大,且大小不均。而新壶的泥料是用碾磨机和真空机加工的,颗粒比较细,大小均匀,做出来的壶手感较细腻。

  2、了解紫砂历史,掌握历史上各时期紫砂制作工艺、造型装饰、烧成技术的发展,印款模式,名家壶特点等等。

  制作工艺比如流孔分民国前的独孔、建国后的网孔、而向壶内凸起的半球形如高尔夫球网孔则是20世纪70年代从日本传来的。有鲜明的时代性。如遇到一把壶,其印章为陈鸣远,而出水孔呈网眼状,则不必辨印章真伪,仅凭出水孔形状可断此壶之伪。造型装饰比如有人仿造蒋蓉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兰菊壶,愣是打上铁画轩的款冒充民国壶,张冠李戴;提壁壶是当代紫砂大师顾景舟首创,如果出现一把号称明代或清代的提壁壶,则不看便知是假。民间老壶作为日用家什,明代很少做装饰。如一把壶上面有字画的,说是明朝的,肯定就不对,因为壶上字画是从清嘉庆道光间始的产物。到了民国时期出现专门的陶刻工匠,他们以刀代笔,在大众紫砂上刻一两句诗、三五笔画,熟练得像连笔字和简笔画。到“文革”时期,毛主席语录上了壶,还用陶刻和泥绘手法宣扬样板戏。章款是壶的“身份证”,从最初的壶底光秃,到大彬壶竹刀湿刻留款,再到曼生壶的弃款钤章,直到现在盖章又加款。而像仿大彬壶非要加个印章,反而留下了伪证。“文革”时期印章很特殊,前期多为“小四方”“五号直形”“高狮灯”等,后期壶底多为“中国宜兴”,盖内加作者名章,连姓氏都不好考证。就比如“红华”款,除了当今已是紫砂名人的张红华外,宜兴的四大姓徐、吴、高、范皆有可能。而当今名壶所钤多为篆刻大家治印,有金石味、书卷气,假壶盖印吃泥浅,躲躲闪闪地不敢见人。藏壶最忌抓过壶底看名头,殊不知大量的假冒“身份证”在此招摇撞骗。所以正确读出印款的诸般信息,也是鉴别壶真假的有效方法。

  想多了解紫砂老壶的知识,可参阅一些文献资料,如明周高起的《阳羡名壶系》、清吴骞的《阳羡名陶录》、清朱坚的《壶史》、张燕昌的《阳羡陶说》、李景康、张虹的《阳羡砂壶图考》、周容的《宜兴瓷壶记》、吴梅鼎的《阳羡茗壶赋》、明项墨林的《历代名瓷图谱》、邓秋枚的《砂壶全形拓本》、周嘉胄的《茗壶图谱》、王稀登的《荆溪疏》、无名氏的《阳羡茗陶说》等。

  3、了解常见的作伪方法。

  作伪壶颜色不自然:比如,用白水泥作伪,使壶子看上去很老,却会散发出霉味;又如用皮鞋油兑液体蜡作伪,使壶面形成一种用久了显老光的感觉,一些有雕刻花纹的地方,甚至可用指甲抠出鞋油,而且水在壶壁上“挂”不住。老壶的茶垢是很难洗下来,有的作伪壶表里糊了一层颜料,开水一冲就掉了,而且水质如“茶”。

  4、了解一些作伪常例。

  在存世的各类文物艺术品中,紫砂壶的仿品相对来说属于比较多的,有清仿明的,民仿清的,现代的仿古代的,同时代仿同时代的,高仿和底仿的。一般包括,假款假壶:仿名家壶,但工艺粗糙,连款识都错误百出,一看就不是名家原作,属于地摊货。如民国小品壶大部分印有孟臣款,这个其实并非作伪,只是常用惯例;假款精壶:高仿品,时大彬、惠孟臣、陈鸣远、陈曼生、顾景舟款识的仿品尤为多见,可以负责任说高仿壶还是有一定市场和收藏价值。据我观察,几乎每位具有一定收藏规模的紫砂壶收藏家都或多或少地收藏有高仿壶。特别感兴趣的是名家对名家的“模仿”,如张大千仿石涛的画,价值不见得就比石涛本人的低;顾景舟仿邵大亨的壶,价值可能比邵大亨本人的还高。但购藏高仿壶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确实是高仿,不是低仿、粗仿,更不能是脱离原作随意编造或拼凑的瞎仿滥仿;其二,仿品毕竟是仿品,不能当真品买,价格应远远低于真品,至少不能高于真品;真款假壶:名家如喜欢一紫砂壶,就在该器上钤刻自己的名字,当做自己的作品。如明代时大彬的弟子李仲芳,制瓶技艺出类拔萃,每有佳作,时大彬见而喜之,就在瓶上钤刻自己的大名,所以当时的知情者戏称“李大瓶,时大名”。大概这一类事比较多。明代另一制壶名家陈信卿“逐贵游闲”,有时也将弟子的作品稍加修改,钤上自己的名字,权充自己的作品。像这样名家修改过的作品,也是很有收藏价值的。又如当代工艺师自己的款识交给别人作伪,以图高利,这个只能说制作者不洁身自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