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和使用紫砂壶的技巧
发布时间 2011-11-23 浏览 19127 次
。一般新壶可能会略带土味,但可选用。若带火烧味、油味或人工着色味的则不可取。

  4.壶的精密度即壶盖与壶身的紧密程度要好,否则茶香易散,不能蕴味。测定方法是注水入壶实验,手压气孔或流口,再倾壶,以涓滴不出或壶盖不落,都表示精密度高。

  5.壶的出水效果跟“流”的设计最有关系。倾壶到水,能使壶中滴水不存者为佳。

  6.壶把的力点应该接近壶身受水时的重心,注水入壶约四分之三,然后慢慢倾壶到水,顺手者则佳,反之则不佳。

  7.壶的特性与茶的特性宜相配合则适用性更佳。紫茶壶宜茶,一般是壶音频率较高者,适宜配泡重香气的茶叶,如清茶;壶音频率稍低者较宜配泡重滋味的茶,如乌龙、铁观音

  问题:廉价紫砂壶对人有害吗?像10元1把的机器做的紫砂壶会因砂土不纯,而加些化学元素?

  答:只要不是化工泥就没有关系,化工泥也有些区别,添加某些元素是可以的。因为紫砂泥本身也是天然融合了很多元素而成。如果是染出的壶,那就不好了。

  添加适当的元素很正常,比如红泥里就有添加的,但那种添加不是染色的目的,没有一些染色用的低劣原料。现在紫砂陶土越来越少,纯的很贵。

  挑壶时候看看壶体上有没有闪光的点,就象点了腊一样的闪光,那种壶一般不要用。10元的一般都是参杂的原材料制成,而且是量产的茶壶。挑壶就是敲击声音,听壶体的回音是否悠扬。抚摸壶体,看有感受到没有一些细腻的小孔,天然紫砂是有细腻的气孔的。再就是挑壶盖,壶盖要密封性好的。另外还有就是尽量壶嘴、壶把在一个水平面。如果是比较好壶,还要看壶的印款。

  化工壶的颜色鲜艳的不自然,天然紫砂壶的颜色古朴典雅、色彩非常含蓄,光泽度不高,很稳重敦实。化工壶的颜色往往有些扎眼。

  四:紫砂壶的保养

  1.新壶购置回来,可用细纱布稍加磨擦,用水清洗后,放如较浓的茶叶水锅里煮沸,稍凉后,再点火煮沸,如此再三,取出晾干后即可沏茶。

  2.不论新壶、旧壶,用开水沏茶后,壶体表面温度较高,此时可用湿毛巾,或干净湿布,擦抹壶体,水印旋擦旋干,反复多次,壶体温度降后,亦可用手摩挲,因手掌有油汗,有利于壶体光润。如此坚持三四月后,新壶大体可发"黯然之光"。

  3.茶壶长期不用,应及时将茶渣倒出,以免发生霉变或产生异味。

  4.茶壶最忌沾上油污。

  5.台湾有一套完整的符合台湾茶道的养壶、用壶方法,详见《中国茶道》。

  五:紫砂陶的特点

  第一、紫砂陶是从砂锤炼出来的陶,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蕴。

  第二、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使用一段时日能增积“茶锈”,所以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第三、便于洗涤,日久不用,难免异味,可用开水泡烫两三遍,然后倒去冷水,再泡茶原味不变。

  第四、冷热急变适应性强,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不因温度急变而胀裂;而且砂质传热缓慢,无论提抚握拿均不烫手。

  第五、紫砂陶质耐烧,冬天置于温火烧茶,壶也不易爆裂。当年苏东坡用紫砂陶提梁壶烹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也决非偶然。这就是古今中外讲究饮茶的人,所以特别喜爱用紫砂壶的原因。

  用壶:五步泡茶法

  每个紫砂壶一般只配一种茶,至于配哪种茶,就要视每个紫砂壶的特点,由泥质、大小、造型和开壶工艺等而定。讲究饮茶者,大都采用容积一般在800CC-200CC为主多。高壶小,宜冲泡红茶;矮壶大,宜冲泡绿茶。一般用紫砂壶泡茶的程序为:

  温壶温杯:将茶壶内外和茶杯用开水烧烫,既可净壶去霉,又可暖壶醒味。

  投茶:观干茶形,闻干茶香,选好茶后用茶抄抄起约茶壶容量的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左右的茶叶,投入茶壶。

  温润泡:把开水注入壶中,然后马上将水倒出。如果茶汤面上有泡沫,可注入开水至近乎满泻,然后再用壶盖轻轻刮去浮在茶汤面上的泡沫。这道工序目的是洗茶和使茶叶在吸收一定水分厚呈舒展状态,有利于冲第一道茶汤时香气与滋味的发挥。冲第一泡:用绿茶时,注入水温为摄氏80度为宜;用红茶、乌龙茶、普洱茶、沱茶时,水温保持在摄氏90-100度为宜。浸泡约60秒后,把壶中的茶汤倒入放有茶滤斗的牛奶杯中(此杯在茶道中称公平杯),这

  叫洗茶;然后把奶杯中的茶分别倒入闻香杯和口杯中,随之可饮。其后每一泡,浸泡的时间适当延长。茶叶冲6到12泡为宜。泡完茶后,一定要将茶叶从壶中清出,再用开水烧烫。最后取出壶盖,壶底朝天,壶口朝地自然风干,为防止壶口被磨损,可在地上铺层吸水性较好的棉布。切勿用洗洁精等清洁剂清洗紫砂壶,因为紫砂会吸入清洁剂的气味从而破坏茶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