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祁门红茶场筹建史记
下一主题:祁门红茶渚口“申禁茶
据1935、1936年的记载:“通过祁门茶树品种分类初步研究,以叶型大小把祁门种分为:祁门大叶种、阔叶种、中型卵叶种(以上3种当地称槠叶种,均适制红茶,以大叶种为本区最佳晶种)、柳叶种、栗漆种(以上2种叶质硬,红茶品质差)”;同时,向11个省39处引进名茶品种,设置品种资源及杂交育种观察园。还进行选种工作,如从幼苗混合选种,以减少茶园品种混杂;从当地荒山野岭搜集叶薄而大、抗逆能力强的野生茶苗300株,专建野生茶苗茶园。1935年,在老茶园中进行单株选种(为我国最早开展单株选育研究工作),当年选了百株,次年又选了200株。留新梢以扦插育苗及在母株上采收种子(也就是当今利用茶种2系),并向省内外各地农茶机构和茶农赠送推广优良种苗,1934-1946年,共推广祁门种苗20多万株。
在理论上,1935-1939年,通过对祁门种的观察,结果认为:叶长阔之比倍数小者,叶色黄绿,叶齿多而细密、叶质柔软;叶长阔比2.6倍至3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