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以垄断的手段对
茶叶实行专营专卖,官家买贱卖贵,榷利优厚。皖南
茶叶由无为军、真州、海州三个榷货务专营专卖,茶户出产的
茶叶不得私卖,必须售与榷货务,茶商贩运的茶时,也须从榷货务处购得。当时对大茶商实行“钞引法”,领长引的可贩运到远路,有效期为1年;领短引的在本四年(1059)后,改行“通商法”,即园户种茶,官收租钱;商贾贩茶,官收征算。到了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又恢复“榷茶法”,此后历朝历代都把榷茶制度当作主要方式,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初叶。元代在
茶叶流通中通过出卖茶引的形式征税,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定长短引计茶收钞法,设榷茶司专管
茶叶课税的征收。茶商购买茶引后,便可做
茶叶买卖。茶引分到产茶郡县发卖。郡县卖出一张茶引,就命令茶户造茶90斤纳官;不及引额者发给茶由,每由照茶9斤。无引无由就按照私贩论罪。明代
茶叶分为商茶、官茶和贡茶三部分,其中商茶由商人纳钱给引,贩运出境货卖,供内销和出口。所谓茶引,类似于经营许可证(亦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