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多,在山垅两旁,房前屋后,都种有零星的茶树,在特殊的土壤和生态环境之中,茶树的叶芽叶色鹅黄,每到春季,满树皆黄,该茶的
茶叶中叶绿素含量低,而茶多酚含量高,加上独特的双锅慢火炒制,多次过筛,形成
茶叶特殊的艾香,浓厚的滋味和鲜橄榄似的回味。该茶取名“斜背茶”是因为斜背村海拔最高,位于万山之颠。据称“斜背茶在闽西早附盛名现已销往厦门、广东等地,并销往新加坡等地,深受海外侨胞的嗜爱。”文字是1992年的文字,尽管辞典一类的书出现“现”的时态是不宜的。我作为厦门一直关注
绿茶的消费者,对此多方打探,终归一无所得,至少说明“斜背茶销往厦门”数量小时间短。而1992年以后的八年间我六到龙岩,也始终未见“斜背茶”的任何信息。倒是在此前我作为厦门知青作家代表团的成员,曾在龙岩博物馆张兆声处和古田会议纪念馆两度品得地产上佳
绿茶,可惜主人说不出茶的具体出处,只知是农贸市场的农民茶。现在推估,很可能就是来自藏龙卧虎的斜背村。这些我在散文――《将军绿》早有记述。眼下,无污染的“高山茶”在台港澳和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