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武夷茶——武夷岩茶优质成因剖析
发布时间 2013-06-19 浏览 11809 次
鲠。……”

尝遍南北名茶的袁枚(清代1716-1797)有一段记述: 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幔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 一杯之后,再试一、 二杯,令人释躁平疴、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

清朝梁章拒在其《归田琐记》中所归纳的武夷岩茶的“香、清、甘、活”的“岩韵”品质。烹则调和水、火、味,饮则品其苦、甘、和。武夷茶文化所彰显的武夷岩茶的烹煎之道,其核心乃是传统中国文化中“和为贵”的中和思想。和,其实也是武夷岩茶岩韵的哲理表征。

二、武夷山生态条件得天独厚

在武夷山,山、水、茶水乳交融,茶园大多错落于山林之间,树木间隔和茶园形成的生物链是防治病虫害的天然屏障。所以,武夷茶是典型的有机茶。生产出的茶叶,具备甘、醇、香、甜的品质特征。

武夷山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迷漫,昼夜温差大,土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