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武夷山传统文化走进福
下一主题:武夷的三条茶路:万里
伞街是西路上的第一个街。如今看这个小村落,怎么也想象不出它当年是西路的第一街。伞街的原住民大都姓陈。陈氏祖先很早在这里落脚,起初靠摆渡赚点养家钱,后来闽赣两省官府修筑了一条互通的官马大道,从佛岭下向西北往分水关一路延伸,全长有七八十里路,这就是闽赣古道。
旧时“走西路”的商旅行人,行李中都携带着笨重的油布伞。担子上加了一把油布伞,长期跋涉,挑在肩上就是不小的负担。也许是商人们或嫌伞重,或因伞破的缘故吧,他们驻足陈家客栈歇脚时,陈家就为他们张罗起修补雨伞的活儿。谁知过路商客都信赖他们,走西路的客人到此就把伞寄在此处,从江西返回时,再取走伞。商人的伞促成了伞的生意,有了伞铺就有了伞街。
一位陈姓老人自豪地说,陈氏祖上可了不起啊。靠修伞做伞卖伞,挣了不少钱,所以才敢拓荒购地,并田扩充。老人又说,祖上制作的陈氏油纸伞,始于乾隆年间,选的竹柄和伞骨材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