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茶叶科技的历史、现实和梦想
发布时间 2011-06-06 浏览 5860 次
洋务运动至建国前引进的西方现代实验农学继承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现代农学茶学,既奠定了新中国建国早期的茶叶科研基础,也实现了新中国茶叶科技的第一次扩容——将现代农学纳入茶学科技。

  在建国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茶叶科研的主力军一直聚焦在茶园生产这一块。20世纪50年代,各地恢复、兴建了多处茶种改良场,设立了农业大学茶学系,建立了杭州茶叶研究所以及各省茶叶所等科研机构。很快,无性繁殖种取代群体种,早芽种、晚芽种相继投产,实现了南茶北移,病虫害防治和茶园管理新技术等大规模投入使用。

  茶叶科技再次扩容,发生在1978年。这一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杭州建立了国家级的茶叶加工研究所。曾参与研究所组建工作的于观亭说,“这是中国第一个专业的茶叶加工研究机构,也是全球第二个专业加工研究所,此前只有前苏联开设了一个类似的研究机构。”

  随之,科研机构兴起一股茶叶加工研究风潮,成为当时茶叶农学潮流的重要补充。以此为契机,现代机械和食品科学,开始融入中国茶叶科技大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