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茶树栽培模式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 2011-06-06 浏览 6141 次
。1951年—1957年,省茶科所开展茶树等高条栽试验示范,这种类型的茶园,与坡向垂直、等高排列、开梯条植,每亩种800~1300株,提高了种植密度。开垦时表土回沟,施基肥。茶树定型修剪,培养茶树的蓬面,加强中耕肥培管理。提倡在茶园种护荫树、防护林、设排水沟、修道路等,加强水土保持功能。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西双版纳新建的茶园属于“等高条植”模式。

1975年后,省茶科所在西双版纳推广茶树“密植速成高产栽培技术”,这种类型的茶园,是在等高条植的基础上,以土肥为基础,以密植为中心,把握好修剪、养蓬采摘的技术关键,每亩种植3000~5000株,三足龄投产,每亩产干茶70公斤左右,成龄茶园单产可达150公斤。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后发展的茶园,属于“密植速成”栽培模式。

1986年,省茶科所提出“生态茶园”的理论,在等高条植、密植速成的基础上,建立茶园生态系统,整个茶园系统由道路、网格植物、茶园上、中、下三层植物组成,靠植物的多样性,减少病虫害,保护水土、培肥地力、改善茶树生态环境。上世纪八十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