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是一向主张实业救国的,因此,他对旧时中国的
茶叶生产现状,不但了如指掌,而且也深为担忧。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粮食工业》一文中,他用较大的篇幅专门指出,说:“其(指
茶叶——引者注)种植及制造,为中国最重要工业之一,前此中国曾为以茶顺供给全世界之唯一国家,今则中国
茶叶商业已为印度、日本所夺,惟中国
茶叶之品质,仍非其他各国所能及。印度茶含有丹宁酸太多,日本茶无中国茶所具之香味,最良之茶,惟可自产茶之母国即中国得之……中国之所以失去
茶叶商业者,因其生产费过高,生产费过高之故,在厘金及出口税,又在种植及制造方法太旧。若除厘金及出口税,采用新法,则中国之
茶叶商业仍易复旧,在国际发展计划中,吾意当于产茶区域,设立制茶新式工场,以机器代手工,而生产费可大减,品质亦可改良。世界对于
茶叶之需要日增,美国又方禁酒,倘能以更廉更良之
茶叶供给之,是诚有利益之一种计划也。”
孙中山先生这段对茶叶生产及流通的评述,至今看来,还是如此专业,如此精辟,如此具有科学依据。事实上,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