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常见器型术语--小水平
下一主题:一首咏曼生壶的解读与
从上述的茶书资料可以知道,穿心铫与时大彬的茶壶在明代万历年曾流行成时尚,且1597年左右时大彬的壶以粗砂为主,而随着时间的消逝及泡茶方式的改变,穿心铫的名称也为人们渐渐淡忘。
2005年8月,笔者在宜兴市川埠潜洛乡旧窑址处购得一件紫砂残器,并在旧窑址处拾到大量类似该器形的碎片及残附件。从残片与匣钵的数量来看,该窑址一段时间内主要是生产该类紫砂器并具有一定规模。该紫砂残器为提梁直嘴圆形砂器,高15厘米围16厘米,容量1000cc,薄胎只有2毫米,泥料为暗红色,有白色土浸,泥料较为细腻,胎表隐约有颗粒泛出,与我们紫砂业内人士所认定明末清初的紫砂器泥色相似,从器形上看,它应属于煮茶、水之类的器皿,也就是属于紫砂茶器。根据目前有据可考的明代茶壶来看,明嘉靖十二年前的吴经提梁是最早的紫砂器。其后便是出土的时大彬款的砂壶。而该砂器从制作工艺上看:身筒由两节圆筒相接,每节圆筒用类似生产粗缸罐头的内模作内衬而成,再用脂泥连接成一体,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