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抽一窠,每窠茶芽二钱五分,
茶叶一两七钱。”这说明鄂南阳新、大冶、通山等时已产茶。《新五代史》谓:“自京师至襄、唐、郢、复等州,置茶务以卖茶,其利十倍。”此可证当时襄阳、随州、江陵、钟祥、天门等,已出产
茶叶。故《元和志》、《唐书·地理志》,皆言圻州圻春郡土贡茶,黄州齐安郡贡松萝茶,归州土贡
白茶。由此可见,当时出茶之饶。 衍入宋代,江南西道:“鄂州土产茶,兴国军土产茶。淮南道:圻州土产茶,出圻春、圻水二县北山。圻水县,茶山在县北深川,每年采造贡茶之所,黄州麻城县山原出茶,安州土产茶,荆州土产,松滋县出碧涧茶。沈子日:“茶饼、茶芽今贡”。按:松滋县西六十里,有碧涧寺,唐代建。疑此茶系碧涧寺所出。峡州土产茶,归州土产
白茶。按《大观茶论》云:“
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图经本草》云:“巴川峡山,茶树有两人合抱者,所产乃野生之茶。”《文献通考》载,“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