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早期《如意钮提梁紫砂壶》的辨识
发布时间 2011-08-11 浏览 9684 次
径墓提梁壶”的直接见证,也是壶器已呈艺术化倾向的明显区别。

二、《如意钮提梁紫砂壶》的工艺技法俗称墙包底,用这种制壶方法所制之壶,不能放在火上直接煮茶,百烧百炸。“羊角山出土紫砂壶”制法谓底包墙,放在火上烧散热快,故能煮茶。这是该《如意钮提梁紫砂壶》晚于“羊角山出土的早期紫砂壶”的工艺特征。从外形来看,《如意钮提梁紫砂壶》与“羊角山提梁壶”残器较为一致,提梁把也有相同之处,但其它工艺处理上比羊角山的残器改进许多。

三、“羊角山出土紫砂壶”为瓷器用壶转型改制,“吴径墓提梁壶”是用金属器型演变成形,《如意钮提梁紫砂壶》却是宜兴丁蜀日用陶改制,这一特征是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的。

四、《如意钮提梁紫砂壶》胎薄工细,壶嘴的精巧,壶底的平整,都为紫砂进入艺术化进程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说,从今天的眼光看壶,虽是比较原始,但它却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与收藏价值。

五、《如意钮提梁紫砂壶》在羊角山出土物中未曾被发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