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断代基本知识
发布时间 2011-09-15 浏览 7545 次
壶型小、流短、小耳柄、形制小巧玲珑;清末及民国初期的砂壶造型、款识增多,附加的装饰也多,多以仿古代名家为主,在形式上没有太大的立异。

  (二)胎质。

  明代时期紫砂使用的泥料内含颗粒状粗砂,给人的感觉比较粗拙,因为多是墓葬出土物,胎体吸收了地下的水湿气,使得壶体表面失光;明末清初泥料仍较粗拙,大多含有闪亮的云母,胎壁也较厚实。 清代泥料澄炼工艺总体有所进步,泛起了紫砂细泥。清中期制作的壶胎骨坚致,光彩温润,晚期泥质仍坚致但光彩不如中期温润显得干枯。另外,从泥色上也有区别。明代的泥色多紫色、红色,而清代的泥色则较多,除了以上两种外,还多见一种在紫砂泥中夹有梨皮似小点的紫砂,称为“梨花点”或“桂花沙”。民国以后,紫砂的色彩多了起来,如墨绿、玄色等。而现代的紫砂器讲究原料与颜色造型一致,如仿青铜器造型,就用仿古铜颜色的泥砂制作。紫砂壶因为常常把玩摩擦,久而久之,就会有一层光亮面,俗称“包浆”。这也是我们鉴别工作当中鉴别时代远近的一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