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王老吉的五大陷阱,让
下一主题:黑白论道:地方茶叶品
在调查中,我刻意搜寻莫斯科的茶叶专柜中有否中国的茶叶品牌,在货柜底层不显眼处找到一种产自浙江的小包装茶叶。正看着,一位俄罗斯老大娘说:“这种茶叶不好,冲起来有沫子。”我买了一盒,回屋一冲,水绿了,茶叶也舒展着,但水面上浮起一层白沫,让人不爽。我购买了“五月茶”和英国、斯里兰卡的小包装绿茶,冲泡后茶质虽然粗糙,茶汤却是黄绿澄明的。这些小包装外国茶上的说明文字都明确写着:“此茶采自中国”。尴尬之余,我忽然明白了,中国每年出口的二十余万吨绿茶,多是被这些跨国茶商购进后稍事加工、包装,就以品牌入市,但好味觉已荡然尽失。饮用上除了不加糖、不加奶,冲泡方法与红茶一样。原本喝起来十分讲究的中国绿茶,在这里完全改变了模样。如许境况使得我为中国绿茶大鸣不平,这些中国绿茶,以量化方式为跨国茶商带来巨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