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奇茗——大红袍
发布时间 2011-10-14 浏览 6803 次
驯猴采茶到焚香礼拜,众入贡朝延到民国时的驻兵看护,大红袍的神秘日久弥浓。年产不足500克,20克拍出18万元天价,人保公司以1亿元承保6株母树……大红袍演绎的诸多传奇难免让人心生疑惑:闻名和品饮大红袍难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指望大红袍“飞人寻常百姓家”真是奢求吗?

  回答是否定的。上世纪80年代初,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通过无性繁殖,异地政工干部大红袍获得成功。经福建省科委组织专家鉴定,无性繁殖的大红袍保质了母树的优良特征特性,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在武夷山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可以推广。从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于1985年尝试奖大红袍推向市场至今,无性繁殖大红袍已大批量生产,“可闻其名而难品其醇”已成往事。 大红袍固然是人们极品,肉桂、水仙等武夷茶才是撑起武夷山岩茶文化天空的中坚力量。早在南北朝时(公元479年),武夷岩茶就以“晚甘侯”著称于世,唐代成为士大夫上层贵族馈赠佳品,宋元两代人贡朝廷,盛 极一时。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于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