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银釉”瓷器
发布时间 2012-01-21 浏览 41578 次

  釉陶器,作为汉代陶器中的新品种,它上承商周瓷器的施釉技术,下启唐宋三彩器瑰丽多姿、变幻莫测的装饰风格,在中国古代陶瓷群芳谱中独树一帜,是古代低温铅釉技术发展的硕果。

  汉代釉陶器一般在700至900摄氏度烧成,属于低温釉。汉代陶釉的釉色比较复杂,从墓葬出土和各博物馆的馆藏实物来看,主要有绿釉和黄釉两种。战国至汉代早期以或深或浅的黄褐釉为主,其呈色剂为铁的氧化物;汉宣帝到王莽时期就有了黄色、赭色、绿色、褐色的复色釉;大约从汉成帝时期开始,陶器多了起来,到了东汉时期绿釉陶器则始终占多数,绿色釉的呈色剂为铅的氧化物。也就是说,汉代绿釉陶器是以铅的氧化物为呈色剂,以700至900摄氏度的温度,在还原焰的焙烧下烧制而成。

  在墓葬中出土的铅绿釉陶器里,有极少数的器物表面,呈现出一种银白色的覆盖物,古玩行称之为“银釉”或“银裹”。据资料显示,我国著名瓷器收藏品鉴赏家马广颜先生,在他的陶瓷图录中就有一件汉代绿釉“银裹”壶;著名古陶瓷鉴赏与酒具收藏家王念石先生,也藏有一件

1  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