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老三县”正处在这些优质产茶带上。如江夏区在晋朝就盛产茶叶,为茶马古道的一部分,1990年代曾在全国茶叶评比中获得第一名,品质超过西湖龙井;新洲、黄陂属于大别山脉,出产的团黄茶在明朝之前属于贡茶,时有“龙团凤饼”之称。
武汉作协主席董宏猷认为,老汉口茶叶居中独厚,博采众长,历史悠久,加工精良,“可惜未能留下自己的品牌”。
黄鹤楼茶商标失而复得
武汉黄鹤楼烟、黄鹤楼酒,畅销国内市场。黄鹤楼茶,也曾是武汉有关方面振兴汉茶的首选品牌,“没想到一波三折,前后历时23年”。
市林业科技推广站站长陈敏介绍,早在1985年,四川某茶厂已先行申请注册了“黄鹤楼”茶叶商标。经多方努力,2005年该“黄鹤楼”茶叶商标被注销。
随后,市林科站第二次申报黄鹤楼茶叶商标,却被国家商标局告知:几个月前,孝感一个体户在申报黄鹤楼麻糖等商品时,也申报了茶饮料类别。几经辗转,市林科站联系上该个体户,通过协商和经济补偿取得商标优先注册权,被国家商标局顺利受理。
就在商标公示异议期快结束时,黄鹤楼公园管理处却提出,黄鹤楼茶叶商标权应属黄鹤楼所在地所有,该公司已申报了40余项黄鹤楼商标。经过政府部门多次协商,2008年底,林科站与黄鹤楼公园管理处达成商标共享,并联合黄鹤楼茶叶公司,共同振兴汉茶产业。
整合品牌重塑“中国茶都”
2008年,黄鹤楼茶叶入选“全国十大名茶”,初具品牌影响力,但其优质茶叶原料多采购于外地。目前,武汉茶园达8万多亩,产值过亿元,但茶叶品牌有近百个,凸显“多、散、小”特点。
“整合本地品牌势在必行”。上个月,以黄鹤楼茶叶公司为主导,我市正式组建黄鹤楼茶品牌产业联盟,黄陂、江夏、新洲等区五大茶企加入联营协议,只需一次性缴纳3万元联营加盟费,可使用“黄鹤楼”茶叶商标。据悉,加盟费中的2万元由市林业局的专项资金进行补贴,预计全市50%的茶园将纳入联营。
据介绍,联营茶园有门槛:面积在500亩以上,远离农田、村庄、道路,生产灌溉设施完备,产品必须通过日常质检等监管。近年,武汉发展了4.5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不少品种适宜外销。
眼下,立足“中国茶都”的定位,黄鹤楼茶叶公司正全线发力:正在选址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占地近200亩,年交易额30至50亿元,交易量100万担;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结合传统工艺,开发清洁化、自动化生产线;未来3年,建成15万亩优质茶园和100家连锁店,启动对武汉城市圈茶产业的整合,势必重塑“中国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