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荣溪指出,这需要靠产业的内部调整与市场的外力优胜劣汰来完成,当然标准化程度的缺失需要包括质监部门监督,龙头企业引领与全行业自律来解决,只有认真做到以质取胜,国际化才有落脚点,铁观音产业才能真正是令民族自豪的产业。
“茶农第一需求是茶叶科技知识,其次才是价格,这就是现代安溪茶农的心声。”八马茶业副总经理、高级农艺师林荣溪总结道,他长期奋战在乌龙茶生产第一线,对茶农、茶企的实际情况甚为了解。
林荣溪介绍,感德、福田等乡镇是安溪铁观音新区,许多茶农都懂得科学种茶和科学制茶,避免过度开发茶山,懂得茶园留草、间作,多使用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合理采摘合理留养,初制时掌握最佳温度、湿度、时间和摇青程度,这样的茶叶质量高、价格高,同样的茶园效益甚至相差数倍。
“最企盼实现安溪铁观音制作自动化。”林荣溪说,他认为,今后安溪铁观音应当分两个部分制作,一部分是顶级茶,还是保留传统制作方法;另一部分是中低档茶,因较难避免集中采制用工难,必须用智能化、自动化、机械化加工来代替大量的人工,而这方面要攻克的技术难题还有很多。
当然,科技是品质的保障,所以,只有在科技上下足功夫,铁观音才会有更光明的出路。
文化要靠历史来沉淀
铁观音的历史不算悠久,但是整个中国的茶文化应该是源远流长。但是,在中国的当今,茶文化却日渐式微。
铁观音茶企的龙头企业八马茶业在文化理解上,将茶文化定位是“捧出来的文化”,在打造文化上,邀请了高雅与高贵的著名演员许晴作为八马的代言人。
而铁观音茶企中,邀请代言人的做法似乎不在多数。
资源整合目前成为安溪政府发展铁观音产业的一大议程。闽南人素有勤奋互助的美誉,各个产业,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商会。
铁观音在这一块似乎就处于弱势了。在本来就不成熟的产业发展到产业洗牌的拐角点,资源整合成为必须完成的任务。
安溪铁观音商会也就孕育而生。在成立之后,在安溪县政府的带领与几个铁观音龙头企业的通力合作下,铁观音行业真正开始自省与整合。“抱团”这一说也在铁观音的市场拓展中屡见不鲜。
到目前为止,铁观音的市场说实话还没有形成金字塔的产业规模,也就是说,还没有一个甚至几个足够强大的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导者。所以我们说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必须要大家通力合作,从企业到产业,从产业到民族。这才是真正的民族产业。
其实,国际化是一个很空泛的名词。铁观音产业的发展也才不到20年的时间。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观音如何能够成为世界的铁观音,其实主动权还是把握在铁观音企业手中。只有秉持产业的高瞻远瞩,管理的大胆创新,执行的务实有序,品牌的精益求精才能真正能够成为名族的骄傲产业,让世界对中国铁观音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