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性当代艺术与国际化当代艺术间的张力:为什么历史性的民族艺术传统难于通过自身的现代化进入国际当代艺术?国际化当代艺术的自我定位是什么?当代艺术中的民族艺术传统和全球化艺术实践之间有着何种对立或互补的关系?
以这些问题作为契机,这次会议旨在对于当代中国水墨做一综合性的历史回顾和理论审视,在此基础上进而考虑当代水墨的艺术史定位及理论话语等问题。为此目的,会议提倡从个案分析到宏观释读等不同类型的研究和讨论方法,鼓励冷静、慎密的历史眼光,并欢迎从广阔的全球文化、艺术和历史角度反观当代中国的水墨艺术,从这个特殊角度审视当代艺术中一些基本问题。
议程安排:
1、历史的反思(9月21日9:30—12:30)
主持:巫鸿 (芝加哥大学)
1)林似竹(Britta Lee Erickson)(美国斯坦福大学)“当代中国水墨画创新的需求”
2)沈揆一(Kuiyi Shen)(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作为文化身份的水墨”
3)安雅兰 (Julia Andrews)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国际化文化界下的国画复兴”
评论:何慕文 Maxwell K.(Mike)Hearn (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亚洲部)
2、水墨与话语(9月21日14:30-17:30)
主持:朱青生(北京大学)
1)鲁明军(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实验水墨中的‘书写’:话语生成与思想史叙事”
2)周彦(Zhou Yan)(美国俄亥俄州肯尼恩文理学院)“水墨 · 类抽象 · 东方宇宙观”
3)何桂彦(四川美术学院)“颠覆与重建:当代水墨的变迁与突破”
评论:王南溟(自由批评家)
3、艺术分析的新视野(9月22日9:30—12:30)
主持:黄专(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
朱青生“艺术史中的水墨空间”
严善錞(深圳画院)“作为观念和作为趣味的线条――当代水墨画问题的一个思考”
杨小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创意媒体设计系)“公共水墨与私秘笑语:水墨人物画之意义辨析”
评论:皮道坚(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
4、水墨艺术的世界性(9月22日14:30-16:30)
主持:巫鸿
亚历山大·门罗(Alexandra Munroe )(古根汉姆美术馆亚洲部)“水墨态度”
刘骁纯(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墨象论
沈语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黄宾虹VS拼贴:论中国画‘入世’的途径”
评论:吕澎(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5、圆桌讨论(9月22日16:30-18:00)
主持:巫鸿、朱青生、黄专
讨论:安雅兰、谷文达、何慕文、何桂彦、刘骁纯、林似竹、吕澎、鲁明军、
皮道坚、沈语冰、沈揆一、王南溟、亚历山大·门罗、严善錞、杨小彦、周彦